566 目的不纯的包衣革命-《大清话事人》
            
            
            
                
    第(2/3)页
    “嗻。”
    此人不情不愿的单膝下跪,却不料随着动作,怀里金锭纷纷滚落。
    施令洋下马走过去,一脚踹的他原地滚出老远。
    恨铁不成钢。
    足足半个时辰,才勉强完成集结。
    9000人回来了 6000人,其余人都死在了牛庄城,死的莫名其妙。
    但是活着的人满不在乎,甚至公开交流抢劫所得。
    “老哥,你抢了多少?”
    “十个银锭,你呢?”
    “哎,就俩金元宝。”
    “找了几个娘们?”
    “嘿嘿嘿~老哥我跟你讲,这旗女~”
    俩民夫聊的眉飞色舞,哪儿有一点在旅顺做苦役时的怯懦。
    ……
    施令洋催马走过,马鞭一指:
    “军中有令,大声喧哗者,杀。”
    周围的人拔刀,团团围住,位于包围圈内的聊天二人组也本能的举起了刀。
    对峙。
    施令洋冷笑:
    “杀了他们两个,财货归你们。”
    “还不动手?”
    ……
    次日清晨,
    军团马不停蹄赶到 40里外的海城,却扑了个空。
    海城守将听说牛庄如此之快失陷,胆寒肝惧,带着人马撤去了北边的辽阳城,临行前没忘记放火。
    辽东军团也不气恼,海城周边有的是村寨,挨个扫荡一遍,粮食、布匹、盐巴、金银、衣裳、牲口~
    遍地弃尸,而且都被剥光。
    辽东军团越穿越厚实,把见到的好衣裳都穿上身,妥妥的西海岸穿衣风。
    从懦夫到魔鬼。
    施令洋心生忌惮,他和众海军军官商议后决定带兵速推盛京。
    再拖下去,怕生出变故。
    有参谋意味深长道:
    “侯爷,您这是亲手锻造了一柄没护手的利剑呐。”
    施令洋笑笑:
    “无妨,本侯欲拿剑砍石头,剑折石裂。”
    参谋由衷的拱手:
    “侯爷高明。”
    ……
    这一路行军速度尚可,并没有被沉重的火炮拖累。
    一来不缺骡马。
    辽西旗人蓄养的大牲口很多,这和关外地多人少的格局有关系。
    关内用人耕地,关外用大牲口耕地。
    二来利用浮力。
    将物资放在缴获的平底船内,岸上人员拉纤牵引前进,这一经验来自于攻打湘西的友军,沿河行军。
    ……
    当天,施令洋就以军法为名砍了 20颗首级立威,震慑豺狼们。
    兵锋进入辽北。
    不断有辽东包衣来投。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这些已经分不清是满是汉,抑或是其他族群的奴才们扶老携幼,个个纳头便拜,高呼吴皇万岁。
    施令洋全部收下,剪辫后编入辽东军团。
    旅顺包衣刘四得了个游击之衔,心中乐开了花,天天以从龙之臣自居,对辽北包衣动则打骂。
    他在辽南从龙,自然比在辽北从龙的包衣要忠诚。
    他只恨自己咋就生在辽南,若是生在江南,那就是股肱之臣啦。
    ……
    大军沿着浑河上溯,沿途皆是被开垦的良田。人烟稠密,村寨毗邻。
    以战养战,就地征粮。
    队伍规模好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走一路,抢一路。
    辽东军团不止能敞开吃大米饭,隔一天还能吃上猪肉炖白菜。士气高涨,豪气冲天,人人抢着外出执行武装征粮的任务。
    一名吴军参谋在日记写下:
    凡我行军路线,沿途尸体盈野,可为“路标”。
    投笔从戎 3载,吾头一次如此坚信——人性本恶。让人向善需要 30年,让人向恶只需要 3天。
    与辽东军团为伍,险招也。
    ……
    而加入军团的包衣们却觉得特别舒坦,他们奔走相告:
    “大清兵”又回来了!
    虽然这些军爷们没辫子、国号也改成了吴,但他们心里坚信这支军队就是大清第二,凶狠而暴虐。
    为了积极表现,包衣们带路、挖沟、搭营、烧饭、拉纤,个个争先恐后、奋勇向前。
    傍晚,
    与辽东军团大营相隔半里的吴军大营,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哨兵端起燧发枪,厉声喝道:
    “站住,干什么的?”
    “军爷别开枪,自己人,自己人,我们都是喜迎王师的辽东良民,已编入军团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