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魏玄成谏勿犯险-《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2/3)页

    真是让他没想到,安兴贵居然真的能将李轨拾掇了!

    不费一兵一卒,消灭了李轨,得了河西诸郡。李渊大喜,他素来慷慨,对有功之臣,不吝封赏,即遂诏授安兴贵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封凉国公,食实封六百户,赐帛万段;安修仁左武候大将军,封申国公,并给田宅,食实封六百户。兄弟二胡,因叛主之功,为唐新贵矣。

    却李渊给安兴贵兄弟的封赏这么高,实职大将军、武勋上柱国、爵位国公,又还有食邑的实封,无论任一方面,都是顶尖,实倒也不仅是因为他兄弟两个使李渊不战而定河西,此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自便是他兄弟两个的这份大功,间接地也使李唐进攻河东南部、陕虢地区的此前既定方略,可以不必再做拖延。——已经集合在长安、河东边地、潼关等地的十余万唐军兵马,不需要再因转攻河西而重新调动,可即刻东出,全力进攻河东南部、陕虢了!

    刘黑闼、秦敬嗣随着劝进上表,一道呈递到贵乡的有关李唐最新军事动向的奏报即以上内容。

    李善道之所以在之前已再三接到李唐将欲用兵河东南部、陕虢的急报,而却在回师贵乡后,又不急於援助河东南部、陕虢,反而搞起了称帝的事情,缘故也正是如上所述。

    这些且不必多说。

    ……

    只说大位已登,同时接刘黑闼、秦敬嗣最新军报,知了李唐已定河西,可能很快就会向河东南部、陕虢用兵之此最新敌情后,李善道便於即皇帝位的次日,招聚魏征等群臣计议。

    称了帝后,其实还有很多附带的事情要做的。

    比如都城的选定、比如宫城的建设,等等。

    这些,当下都没空商议了,只能推到日后再议。

    召群臣议事的地点,仍是以前的汉王府,——也就是本贵乡郡府的正堂。

    令下未久,魏征等应召之臣陆续来到。文臣主要是魏征、裴矩、于志宁、李善仁、刘兰成等;武臣多些,屈突通、王须达、陈敬儿、高曦、高延霸、徐世绩、焦彦郎等凡在贵乡的大将军级别的将领,以及王君廓、萧裕、薛万彻、苏定方、等重要将领,还有单雄信皆在其列。

    时值上午,群臣俱至。

    放眼堂下,议事的环境没有多大的变化,然文武诸臣的朝服打扮却皆不同了。都是已换上了与他们地位相配的正式朝服。——前则李善道只是称王,现已称帝,朝服自然也随之升格,冠冕袍服皆依帝制,朱紫纷呈,玉带辉煌,堂上气象俨然已非昔日可比。

    魏征立於文臣之首,目视堂间新制的蟠龙柱,感慨万千!

    就在两三年前,他还仅是武阳郡丞元宝藏的一属吏,小小的典书记而已,海内纷乱,朝不保夕,如今却立於新朝大殿,位列宰辅之首,目睹龙柱巍然、衣冠焕然,焉不有乾坤已换之感?

    相同的感慨,也在于志宁、王须达等这一干新朝的文武重臣心中浮起。

    这算是新朝建立后的第一次正式朝议。

    整个堂上,洋溢着朝气蓬勃、奋发昂扬的气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