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援雁门须赖秦王-《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2/3)页

    亦是因此,李建成尚且罢了,李世民却从李渊“只恐太原孤城,犹且难守”这话中,敏感地察觉到了一点东西,——李渊好像是因李善道当今声威之盛,不仅刘武周不想去援,更至连太原都打算舍弃了?李世民顾不上君臣、父子的尊卑身份,忍不住抬眼,急往李渊面上去看!

    李渊清瘦的脸庞上,皱纹明显比他在太原时深了许多,两鬓亦更多斑白,眼中流露出的不再是两年前创业时的沉毅,而是一种陷入困局的疲惫与迟疑,仿佛江山未稳,已然重压千钧。

    这一刻,李世民心头猛然一紧。

    他记得,他父亲是北周天和元年生人,今年五十有四。这个年龄,说小不小,可就他们贵族之家、现是皇族言之,锦衣玉食、保养得力,说老却也还不老,可却怎何时已显此衰颓之态?

    晋阳起兵之时,父亲目光如炬,决策果决,何曾有半分犹疑?而今却似负千钧於肩,步履沉重。李世民心中紧后,又是一痛,恍然明白:真正压垮父亲的,不是年岁,亦非李善道,而只怕或是自己与兄长李建成之间的争斗?那无形的暗流,早已弥漫宫中,令父子三人之间温情渐消,猜忌日深。李世民蓦然惊觉,自己近年来,与李建成的每一次角力,都在悄然削蚀父亲心志的坚堤。他曾以为争的是储位,实则却在不知不觉间,将父亲推入了孤寂与忧危的深谷。江山未定,家邦未安,而亲情已裂。此痛甚於战阵溃伤,直刺肺腑!

    李世民情由心生,不由伏地叩首,声泪俱下:“儿臣不孝,致使父皇忧劳至此!”

    这话来的没头没尾,李渊一怔,旋即明白了儿子的心意,抬手欲扶,见李世民拜倒地上,扬起其脸,满面泪痕,其情也真,其意也切,不禁心头一颤,眼眶也是湿润。挟着草木花香的暖风,拂入殿内,轻轻掀动案上黄绸。李渊凝视着儿子年轻的面庞,仿佛看见两三年前,随他在晋阳起兵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昔日晋阳宫中,父子共议大计的身影恍若重现;又好似看到了二十来年前的自己,二十来年前,自己正当壮年,世民才刚出生!

    “二郎,你起来吧。”

    李世民趴在地上,不肯起身,膝行而前,上到丹陛,至李渊足前,探过身子,趴在李渊腿上,解开了李渊的衣襟,将脸轻轻贴在李渊的胸膛上,吮吸其乳,——李渊体有异态,生有三乳,不过李世民此举,与李渊几乳当然没有关系,只是受胡风影响。突厥等胡族有“吮乳盟誓”之俗,以此宣誓效忠,建立一种象征性的“父子”、“母子”关系,使联盟关系如血缘般牢固。李世民效仿此举,意在向父亲表达至深孺慕之意,如同幼时依偎膝下,以重续父子同心之情。

    李渊浑身一震,老泪纵横,颤抖着抚摸李世民的后背,仿佛要将这失而复得,——就算是稍纵即逝的温情紧紧攥住。风拂帷动,殿内寂静无声,唯余父子二人低沉的啜泣在空气中交织。

    殿下的李建成目睹此状,张口结舌,束手无措,显然是没有料到李世民会突然有此举动!

    过的稍顷,李渊止住泪水,摸着李世民的头,看向李建成,说道:“二郎、大郎,你俩可知为父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不是天下不稳,而是骨肉相残!为父的心,你俩可都知么?”

    李世民哽咽说道:“儿虽不肖,然此心可鉴日月,愿以死明志,断不敢使父皇忧心骨肉相残之祸。天下者,父皇之天下也!儿所求,不过是早日为父皇荡平天下,一开太平之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