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堂辩(上)-《大汉娇后》
第(2/3)页
“皇后固然有错,但皇后所为,都是为了皇帝和大汉,也算是情有可原。”
这也就是默认了窦家的每一条对皇后的指控罪名属实。
陈娇早就猜到王娡不可能站在她的这一边,这个女人刚成年时,就在其母臧儿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没过多久,王娡便生了大女儿金俗。后来从算命相士那里知道王娡有大富大贵之命,便进了太子宫成了刘启的美人,后来还把自己的妹妹也接进了太子宫。可惜,薄后无能,并不代表窦太后是个简单的角色,这么多年,有窦漪房压着,王娡的皇后也好,太后也罢,都形同虚设,如今,她自然要借着这个机会,打压陈娇,巩固自己的位置。
陈娇现在不能倒。前些日子她看得很明白,堂邑侯陈午和大长公主的女儿、当今皇后、太皇太后的亲外孙女,这三重身份于她而言就是最大的靠山,加上皇帝不在的那段时间,她在朝臣中树立的威信,王娡清楚,刘彻如果扶持田蚡,她还要担心那些老臣们议论,说是皇帝举贤为亲,但如果陈娇做这些……
就算满朝文武议论,照如今的形式,这笔账,最后还是要算到窦家头上,可窦家……已经容不下陈娇这个胳膊肘往外的皇后了。等陈娇没有了利用价值,她再顺水推舟,废了陈娇这个皇后,窦家就算再送人来,也只会是像卫子夫那样无权无势没有靠山,容易拿捏倒戈的了。
“母后教训得是,臣妾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只不过,方才诸位窦大人指责的,却属无稽之谈。陛下临行之前,将前朝后宫交给臣妾,臣妾所做,每一条,每一件,都是为了不负陛下所托。太皇太后突发眼疾,此事实在蹊跷,御医和太皇太后都说她的眼睛已经好了不少,甚至一度太皇太后不需人搀扶也能自己行走,她说自己虽然眼前是模糊的,但已经不是一片黑暗。辨物有碍,但视有物与否,并无问题。可就在陛下离开的第二天,太皇太后就突发眼疾,试问,这事情发生得如此巧合,叫人如何不怀疑是不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脚?让人把长乐宫看起来,审查进出的人,是为了清查这其中有没有疑点,有没有人对太皇太后暗中下手!”
“那敢问皇后娘娘,可查出什么了吗?”
“那是自然。”陈娇早就有备而来,她走到皇帝面前,站在殿堂中央,长长的裙裾拖在地上,腰板挺直,“臣妾请求陛下差人前往椒房殿调取关于记录太皇太后病情的竹简资料。真相,其实并不难查。臣妾将所有为太皇太后诊病的御医一一分开质询,将他们的所有供词再一一对照,同时,在臣妾开始调查之时,就已经命人将太医令里的案卷都移至椒房殿,严加看守,没人能够篡改伪造。御医的供词和他们每一次出诊的案卷再一一对照,所有的供词都对上了。”
听到陈娇说供词都对上了,刘彻心里偷偷地舒了一口气:“哦?那皇后调查出的真相是什么?”
“太皇太后并非突发眼疾。”陈娇落地有声,“事实上,太皇太后的眼睛其实一直在恶化,但是她很清楚,一旦她倒下,她的不肖子孙不知会做出什么错事来。是以,她一直勉力强撑,她的眼睛只能看见模糊的物体轮廓,却在自己的长乐宫里每天来来回回不停地走,将长乐宫的每一处格局都记在心里,即使不用宫人搀扶,依然能够行走自如。她让太医隐瞒自己真实的病情,对所有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就是怕自己倒了,有些人为所欲为,又或是自己倒了,子孙无能,自惹祸端!”
陈娇说的“有些人”,朝堂之上的人几乎一听就明白,这指的就是窦家那群人。
陈娇一脸惋惜:“皇祖母一番苦心,却被诸位伯舅如此糟蹋,孤真是替皇祖母痛心!”
她说的是孤。不是臣妾,也不是本宫。
不用臣妾,是因为此话不是对天子说的;不用本宫,是因为窦家的人和她多多少少有些亲戚关系在。孤,放低了姿态,却仍不失威仪。
“臣斗胆,敢问皇后娘娘,为何昨日臣想探望太皇太后,却依然被卫青挡在长乐宫外?”
陈娇看了眼问话的窦彭祖,她本想透过窦彭祖让窦漪房知道梁王的死讯,但后来因为怕牵扯到刘非,所以改了主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