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永乐年间。 朱棣傻眼了。 为何,大明的财政如此捉襟见肘,连皇室的开支都负担不起? 他也很想知道,银子究竟花在了哪里? 后人不是说,朱祁镇生了个好儿子朱见深吗? 朱见深还发动了发动成化犁廷,差一点就扫平女真族。 最后还留给儿子一个盛世。 他还挺欣赏朱见深的。 收拾了父辈的乱局,延续了大明的稳态。 难道说,自朱见深之后,大明皇帝皆是庸才? ...... 【在朱元璋时期,明朝的官员数量大约在24000人左右。】 【但是到了朱允炆时期,因为担心官僚集团的数量不足以压制各地的藩王,所以朱允炆下令削藩。】 【之后,朱棣又遵从祖训,开始供养宗室。】 【于是发展到了朱见深时期,明朝的官员数量激增,翻了整整5倍之多。】 ...... 洪武年间。 朱元璋此刻有些懵。 他已经明白供养宗室是个错误的决定了。 但是他不明白,官员的数量为何要增加这么多?! 是因为要用官员来牵制宗室吗? 宗室的数量,增加的这么快吗? 朱元璋此刻满是疑惑。 不过,只要官员素质好,办事效率高,官员数量增多,也没啥关系的吧。 很快,天幕就打了朱元璋的脸。 ...... 【既然官员人数出现了倍增,那么行政效率理应也随之提升,对吧?】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宛平县知县沈榜为例,他每年要向27个不同的部门缴纳当年所需的税款,然而税款的总额却只有两千两白银。】 【这种繁琐复杂的行政程序,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大明朝廷投入了最多的人力,却只带来了最少,而且还是越来越少的回报。】 【那么,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