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还能是谁,当然是高家那三兄弟了。” “你也是在汴梁长大的,那三人权倾朝野,都在谋求私利。” “我这刑部,若是落在他们手中,也能被他们当做生意铺子来捞取油水。” 石安入仕不足半年,又是在濮州做官,对汴梁这个讲究处处为盈的官场的确不够熟悉。 在石安递交虚心受教的眼神后,李瀚达才继续讲述了起来。 “说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无非就是,徇私舞弊,将律法置若罔闻。” “汴梁城中,王公贵胄繁多如星,他们这些人的子嗣自然也多。” “尤其是那些个贵族纨绔,打小就经受宠溺,从不将律法放在眼里。” “其中,草菅人命、奸淫妇女之类的也不是没有。” “在我眼中,犯徒理应受到惩戒,但如果不是我当了一辈子的刑部尚书,那些犯了罪的纨绔子弟,肯定就被各家花钱给赎出去了。” 石安终于明白过来,这就是罪简单的权钱交易。 触发律法的富家子弟,如果只需花钱就能脱罪,那么整个王朝就等于是从根儿上开始坏了。 长此以往,必惹民生不忿,紧接着便是底层人命的奋起反抗。 不过话说回来,这其实也只是江山动荡的一个小小缩影。 即便李瀚达恪守底线,但现在的大宋王朝,还是到了内忧外患的地步。 贵族阶层对平民的践踏、朝廷一步步加重的赋税、北境蛮族的不断进犯、以及皇帝宠信奸佞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拼凑起来,导致了山河破碎,像梁山这样的起义军也越来越多。 “小子,就算我可以举荐,但你手上还是得有些功绩,否则就算官家愿意提拔你,也堵不住百官的口啊。” “别说你是连亲爹都对你冷漠刻薄的,就算石茂才全力帮你,你们石家的那点儿家底,能支撑你走上高位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