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进展顺利(上)-《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3/3)页

    美敌在安南需要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大洋彼岸的市场呢?

    世界上的市场呢?

    生产手电筒,是需要大量产业工人的。

    我大致的预估了一下,如果针对大洋彼岸的市场,产业线上的女工一两千人还是要的。

    算上下游的冲压、灯泡、电池,差不多是一条需要万把人的生产线。

    港城如今有大概三百万人上下。

    万把人的产业工人,算上没有劳动能力的家人,差不多就是两三万人。

    如今电子产业园,有十几个项目,具体用人的数量你算一下。”

    给二姐点了一下如何打开大洋彼岸的市场,有老山姆在,有沃尔玛在。

    芳妮集团包括电子产业园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有销路的。

    轻工业跟建筑业,都是需要大量用工的企业。

    十几万的用人规模,就涉及到了十几万个家庭。

    陈冀生给二姐的数据,也是有所隐瞒的。

    如今港城的家庭,可不是什么三口之家,五六口人才是现状。

    等七大佬的产业集群发展起来,港城的三分之一人口,都会跟七大佬有直接的联系。

    而这个时间段,也不会太远,三到五年,差不多就能形成这样的产业集群。

    产业工人,既可以给七大佬提供源源不断的收益,也是七大佬立足港城的真正资本。

    这些根本性的东西,陈冀生就不会轻易说给二姐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承认你是对的。

    你是不是还有很多东西在瞒着我?”

    对于弟弟陈冀生的说法,陈宝红是认可的,弟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远超她这个姐姐的。

    只是想到弟弟说的一些东西,还是模糊不清,显然是不想告诉自己的。

    “是。

    因为你目前的段位不够,知道太多没好处的。

    陈宝红同志,如今咱们的产业集团只是在基础上进展顺利。

    离着成功还有很长的距离。

    电子产业园,是以科研成果为后盾的,科研落后了,咱们以后也就能做些手电筒这样的行业。”

    有了摩尔跟基尔,有了港城的六大佬,电子产业园的起步,是进展顺利的。

    陈冀生也怕二姐被最初的顺利蒙蔽了双眼,忽视了科研上的障碍。

    没了科研成果,陈冀生的大部分谋划,就要落空了。

    “段位不够?

    你这是看不起人。

    你说的科研成果,可以打个比方吗?”

    怒视了一眼轻视自己的弟弟,陈宝红也没法反驳什么。

    方姐说的不错,在港城,如果没有弟弟作为她的靠山。

    她比纽扣厂的女工也强不了太多,若是有大佬看上了,她也只能乖乖的做笼中鸟。

    “看不看得起,是要看本事的。

    至于说科研方向,你也不要小看一个手电筒。

    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做出镀铬的防锈铁皮,是化学跟物理的结合。

    如何增加灯泡的亮度,能不能把黄光变成白光。

    电池的容量,能不能继续增加。

    电池的体型能不能继续缩小。

    能不能做出一款跟蓄电池一样,可以充电的小型电池。

    这些哪个不是科研的方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