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进展顺利(下)-《四合院之峥嵘岁月》


    第(2/3)页

    产业园的科技人员,你就当是一台机器,或是一件物品好了。

    不要想着做变通,一切挡在资本面前的,妨碍我们获利的,都是敌人。

    对于敌人,我的态度很简单,灭绝。”

    陈冀生说的,与陈宝红想要的回答,是完全不一样的。

    “冀生,别忘了我们来自哪里!”

    得到了完全相悖的回答,陈宝红也拿出了自己的回答。

    对于二姐的回答,陈冀生嗤之以鼻。

    “二姐,在家的时候,我就给你说过剪刀差的存在。

    纵观各国,想要崛起,要么流自己人的血,要么流别人的血。

    爪哇只是开始,港城只是正常的商业运营。

    在港城,我完全是在资本的规则之内做事。

    谈立场,是对自己人而言的。”

    港城只是陈冀生的立足之地,他的目光在东南亚,在澳洲、在南美,在非洲。

    目光所及,最远的地方在极北,以后的路上,难免鲜血四溢,也难免尸横遍野。

    港城的基础要打牢,立足不稳,出去征战就要摔跟头了。

    二姐算是在港城的一块基石,陈冀生本想着让她慢慢的摸清资本运行的规律。

    可惜作为学神的二姐,逻辑性太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陈冀生的出发点也很简单,帮自己攫取利益的同时,助力崛起与腾飞,两不耽误。

    “好,我试着去理解。”

    虽说依旧不理解弟弟的一些做法,但陈宝红这边还是做了妥协。

    弟弟做的事情,终究是有益于国内的,这一点,陈宝红很清楚。

    克虏伯的资料为什么在弟弟的手里?

    为什么是弟弟出来采购电脑?

    这些陈宝红心里是有谱的,港城不算是自家地盘,她也是清楚的。

    捋顺了二姐陈宝红这边,陈冀生依旧忙碌。

    摩尔跟基尔,在大洋彼岸的影响力,还是很不错的。

    电子管、电阻、线路板,甚至ibm的电脑外壳,这些外联的项目,经过两人的联络斡旋。

    都有在港城投资建厂的意向,对于这些项目,陈冀生来者不拒。

    考虑到港城的规模,许多大洋彼岸的科技企业,在投资计划上,都做了一些调整。

    小的几十万美刀投资,大一些的也不过小几百万美刀的投资。

    而且这些投资,经过两人的游说,九成九都是以技术合股的形式,来进行合作的。

    如今的技术壁垒、专利壁垒,远没有后世那样森严。

    许多本该保密的技术,军方的技术,都被两人一同游说之后,有了在港城投资建厂的意向。

    毕竟只投入技术,就可以在港城有一个分厂。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还有一点很关键,如今港城的人力成本,也确实符合这些企业的诉求。

    只要港城这边的分厂,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那这些企业的成本,都会有很大幅度的降低。

    之前陈冀生跟摩尔、基尔也有过深谈,对于港城这边人材的缺失,陈冀生这边也正经的提过。

    有了利益的督促,有了资本的推动,大洋彼岸的技术人员,就跟赶集似的,奔港城而来。

    对于这些人,陈冀生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

    高等级的技术人员,尽量配备别墅,普通的技术人员,也多半入住半岛这样的高端酒店。

    来的人,不管合作成功与否,陈冀生这边都准备了芳妮集团的服饰套装。

    给钱,那是最次的选择,借机宣传芳妮集团的产品,才是一举两得的生意。

    大洋彼岸的设计公司,也来了港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