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白狼山之战-《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第(3/3)页
这白狼山之战前前后后经历不过半个时辰,其精彩程度远不如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但是其功绩却是彪炳史册。
因为无论官渡还是赤壁,那都是汉人之间的内战,而白狼山之战却是抵御外辱的民族之战。
此战过后,北方的乌桓彻底被曹氏灭族,从此再也不会骚扰这东北边境了。
丁辰让人迅速打扫战场,只发现了许多被乌桓人劫掠来的女子,但是袁尚却已经溜之大吉,不知到了何处去。
随即丁辰让夏侯惇曹仁等抬着踏顿的尸体向西,去展示给那数道防线军兵观看。
军兵们见大单于死了,再也没有抵抗意愿,这两万乌桓骑兵被彻底瓦解了,开始四散而逃。
丁辰毫不客气,下令把这帮屠杀过汉家百姓的乌桓军兵斩尽杀绝。
而且拒不接受投降,直到杀光为止。
这些乌桓骑兵跟随踏顿数度杀入幽州,每个人手上都站满了汉家百姓的鲜血,如今是到了偿还的时候了。
如果投降便能免除罪责的话,那作恶的成本也太低了。
有债必偿,虽远必诛,是丁辰现在脑海中始终回荡的词语。
一时间,乌桓人在漫山遍野之间被追的狼奔豕突,杀的人头滚滚。
他们做梦也想不明白,本来汉人像绵羊一样任由他们劫掠,即使女子被他们侮辱也不敢反抗,可是为何骤然之间变得如此凶猛,直如杀神一般收割着他们的人头。
陷阵营军兵杀的极为痛快,他们此前虽然杀敌无数,但在诸侯争霸中杀的都是同族军兵,心中多少还有些愧疚。
可是此番面对异族,斩杀起来却毫无思想压力,好像他们砍的那不是人,只是一只只站立行走的野猪野狗,杀一万只十万只也毫无负罪感。
山野之间很快就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溪。
紧接着,丁辰率领军兵进入柳城。
柳城作为踏顿的王庭所在,其建设规模大体相当于中原之地的一个县。
而居住在柳城周围的,有十万乌桓族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
又有四十余万新被劫来的幽州青壮年百姓,被圈禁在柳城周围。
丁辰带领军兵来到踏顿的单于府,看其规模也跟个普通县衙差不多。
有几个乌桓族人老者,跪在门口。
其中一个老者朗声道:“我等乌桓部族自武帝时期便已臣服大汉王朝,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受乌桓校尉管辖,代汉北御匈奴,距今已有两百年矣。
奈何汉庭大乱之后,以踏顿之流野心骤起,恃远不服,劫掠汉地,以酿成今日之祸。
如今既然踏顿已死,罪有应得,我等愿意诚心归附大汉,无论内迁还是继续让我等居于此地,均听从汉皇谕令。”
老头絮絮叨叨说了一通,归其大意就是他们乌桓部族被打服了,好战的也都死完了,愿意重新归附大汉朝,无论汉朝统治者让他们怎么样都行。
其实在踏顿没有兴起之前,乌桓各部根本就没有统一,所以还能跟边境汉民和睦相处。
可是袁绍为了对抗公孙瓒,帮助踏顿统一了乌桓各部,形成了一个相对强大的势力,此举不止成了边境汉民的噩梦,同时也把乌桓部族带入到持续的战争之中。
这都是袁绍为了争霸天下,一手促成的局面。
如今形势已经变了,袁绍已死,大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统一,这些原来归附大汉的部族们既然选择重新回归,丁辰当然也能接受。
他上前道:“既然尔等有这等心思,我自会上表朝廷,代为奏报此事,尔等务必安抚好部众,勿使酿成乱局,造成无畏之杀戮。”
“那是自然,”老者道:“我等自会各自约束族中后生们,不会让其生事。
再说,他们武器战马已尽数被缴,就算想生事也有心无力了。”
丁辰点头答应,于是给曹操写信,请示这十万乌桓人以及四十万劫掠来的汉人该怎么安排。
是内迁还是让他们继续住在这里……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