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344章 地官赦罪日见闻 长安,安定坊。 一个身穿青色道袍的年轻男人盘腿坐在蒲团上,低声诵念着经文。 而旁边,则坐着两个年轻女子。 不过,她们明显来的有些晚,在对方诵经之前并未抵达,否则就不会出现此类事情了。 对于孟凡而言,若无特别要紧的事情,今日这经文还是念全为好,以免冲撞了什么,亦或不能全功。 而李令月也很乖巧,就默默盘腿坐在旁边,当着三茅真君的面,认真打量着孟凡,眼神中透出憧憬,不知联想到了什么。 眼见着公主犯痴,上官婉儿不禁暗暗叹息,她也算看出来了,这位陆太史令似乎在修行太上忘情道,心中并没有什么儿女之情,只是将李令月当成族中幺妹。 那眼神……其实跟太子李贤,以及周王、相王差不多,奈何天后娘娘隐约也在撮合这件事,经常放公主出宫来寻。 至于其中到底有多少深意,上官婉儿不敢去揣测,以免卷入其中。 地官怎会如此小气,况且大帝诞辰本就有赦罪习俗,这般行事,那位高兴还来不及,根本无需多想。 只见她与太平一样,上戴轻薄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腰靴,与街边男子别无二致,就是纹和材质很是精致,明显是出身名门大户。 听闻自己要少吃半顿饭菜,小沙弥鼻头一酸,差点哭出声来,不过师父下面的话又让他破涕为笑。 “见者有份。” 孟凡斩龙以后,在水府小憩一段时间,回了长安就开始着手准备此事,替李唐宗室那些亡故之魂祈福,同时也要为武家亡魂如此。 自己上个月才受戒,表明身份的戒牒遥遥无期,佛门典故都知道得不全,哪里晓得什么《佛说盂兰盆经》,当即自创经文,轻声嘀咕道: 毕竟这壶酒有上官婉儿的功劳。 不过,二人并非真将自身打扮成男人,脸上皆施过脂粉,黛眉画得犹如柳叶一般,额间点有钿。唇上涂着胭脂,看起来端庄又不失娇媚。 另外,一壶酒并不能增长修为,除了香味醇厚以外,就是消减因果、赦罪之效,喝一壶与喝一口,效果其实都一样。 绿瓦白墙,装饰着鸱尾的屋顶舒展平远,道香缭绕,上通金胭,下入幽冥,将外界尔虞我诈各种算计隔绝,纯粹至极。 “就于坛前,焚香叩首。上启十方大圣,中启三元天尊,下启九幽诸真。具有朝礼疏文,恭对敷宣。” “伏以,北都大圣,案判十方幽冥。赦罪尊神,恩布八维世界。凡尘有祷,圣驾临轩。” 而诸路鬼众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这一天,各地道观多遵循祖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 只不过,孟凡手中的木鱼与寻常不同,长约三尺,上面刻画太极道图,由一黑一白两条鱼构成,白鱼为阳,黑鱼为阴。 如此,既全了礼法,又满足自身对出行、游玩的需要。 神官应声,心中略微惊讶,隐约猜出这位北斗七元真人有跟脚,说不得最终会飞升至大千世界。 这个嘛,孟道长还是会的,不必假于他人之手,毕竟画符最考验书法功底,道教高人一般都是书法名家,备受苏轼等历代文豪推崇。 但孟凡当时却拒绝了,斋戒沐浴以后,用泥土制作殿内诸神像,说什么不拘泥于外物,心思足够虔诚就好。 “伏闻,斗悬中天,月令以合七政。气行孟秋,日程以应三元。都会府内,妙纬宫中。案掌青黑之籍,职录祸福之名。统辖三山之灵,总管五岳之精。上承赐福之法,下启解厄之因。幽冥之中,法网无隙。九州之内,大公无私。” 事实上,她本想为这三位尊神塑金身,以公主之尊,此事并不难,按照祖制:公主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有至六百户。 天官赐福,总主诸天神王上圣高真及三罗万象天君。 上官婉儿脸色微红,有一股馨香散发,与孟凡一同,倾听着李令月轻快的叙说着各种趣事,神情格外放松。 这些已经足够玄奇了,但却远远比不上地官清虚大帝赐酒来得震撼。 与此同时。 “还有一道文疏要奏。” 此等氛围之下,上官婉儿心中逐渐平和,她自幼在掖庭宫长大,习惯了各种算计,看多了世间腌臜,但每次来到孟凡栖身的抱云观,各种面具悉数卸下,不必为了保护自己,而挂起伪装的笑容。 至于是否会被大帝追究? 盎然道乐,仙鹤起舞,三宫九府四十二曹神明共同举杯,敬清虚大帝,贺其诞辰。 诵经声停止,孟凡缓缓睁开眼睛,一对杏眸凑了过来。 一卷经文为武家先人。 供奉护教天尊的灵官殿前,那副对联也是这么一个意思: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不消说,自是太平。 “今日是我佛门盂兰盆节,罚你夜间饭食减半……算了,罚你默念一遍《佛说盂兰盆经》。” 面对这个刚到豆蔻之龄的妹妹,孟凡异常耐心,结束诵念以后,先是回答李令月,再收起法器和礼器,朝着三茅真君像行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