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各方算计,是非曲直-《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


    第(1/3)页

    第353章  各方算计,是非曲直

    大非川之战结束六年之后,唐朝终于无法忍受吐蕃的多次骚扰,决定将目光从东边收回,转而投向盘踞西域的异族。

    仪凤元年闰三月初一,吐蕃侵犯鄯、廓、河、芳四州;

    二十九日,吐蕃侵犯叠州。

    仪凤二年,也就是今年五月,吐蕃侵犯扶州。

    正因为如此,平息完半岛的不安定因素,解决这个野蛮国家,成了帝国的当务之急,否则西域将会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而在天皇李治看来,吐蕃攻占西域以及大非川之战中的失败,是其一生光辉形象中的刺眼污点。

    在驭龙宾天之前,必须要彻底完成清算,向世人和那些番邦小国们证明大唐是不可战胜的!

    诏书《令举猛士敕》之中,更是直接说明吐蕃在这几年十分不安生,而大唐对其始终采取克制态度,比止令镇遏,未能即事翦除。

    这种情况下,吐蕃仍旧不知好歹,反而变本加厉,如今已成为国家不得不铲除的蛮族势力了。

    故而,各地百姓选择踊跃参军,希望一血国耻,彻底剿灭吐蕃。

    孟凡直接找上了注定要挂帅出征,并知晓自己被迫入局的李敬玄,他早早做好了两手准备。

    皇帝太信任刘仁轨了,老小子真是在借公事来泄私愤!

    一切尽收孟凡眼底。

    再退一步,唐军败了,炎黄子孙埋骨他乡,不悲哀吗?!

    只有孟凡这个可以沟通鬼神,玄法无边的太史令,兼天后外侄,能给李敬玄带来一丝慰籍与底气。

    分明是你李敬玄矫情!

    人家举贤不避仇!

    眼见皇帝都这么说了,属实不知兵事的宰相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遍观泱泱大唐,竟然找不出第二个可以挂帅的人!

    太子李贤怎么想?

    谋臣大概率已经提前告诉他,此行主帅之争有诈,不应接管此事,但家国危难之际,储君太子若没了担当,还有谁能挺身而出呢!

    李敬玄要赢!

    哪怕他是天后的人!

    唯有胜利,才能够化解危机。

    太年轻,玩不转。

    此外,孟凡通过上官婉儿之口,知晓了此事背后的些许内情——

    眼下,李敬玄哪里顾得上什么宰相威仪,什么国公之尊,紧紧握住孟凡手腕,恨不得当场烧黄纸,与之结为兄弟。

    对此,面露菜色的李敬玄既欣然同意,也有相关权力。

    “真灵。”

    “道长高义!”

    奈何无论孟凡怎么看,都不觉得前方那个看起来很儒雅的老头,是什么好人选,他真没有那种果决劲儿。

    可双刃之刀,伤人伤己。

    按其设想,李敬玄在朝内堪为大敌,让他去吐蕃吃点苦头也好,免得他一直夸夸其谈,搬弄是非。

    同时为避免李敬玄会大败,便把自己的亲信大将黑齿常之和契苾何力的儿子契苾明派过去,以免战事糜烂。

    内斗,内行!

    怪不得孟凡一直觉得自家这位姑母,和蔼可亲,只是偶尔处理政事罢了,与历史上形象截然不同——

    大部分时间都在陪同今上,与番邦使臣宴饮,顺势跳出朝廷,任由太子夺权。

    武则天继续审阅卷宗,速度很快,只有几十息罢了,一份卷宗就被放下,因为绝大多数已经被政事堂的宰辅,以及监国太子批阅过了,她只需要了解一番即可。

    如今,庙堂之内,朝中众臣议论纷纷,毕竟上次大非川失败的原因为将帅不和,所以此次任命将帅,必须慎之又慎。

    那时候,李治举目望去,突然发现朝中似乎没有可拿得出手的大将了,太宗文皇帝留下的李绩死了,苏定方也死了,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吃了大败仗。

    简而言之。

    各种消息开始传开。

    何况,那女子已经不在。

    这么形容,毫不夸张。

    在散朝后,陛下依照惯例赐食,文武百官稍稍放松,也不管宛若疯狗的御史,开始找相熟之人闲谈,并交换各自对军国大事的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