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变数。” 姑母恐怕不希望此战胜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道婚?” 后来出镇辽东,亦大有作为。 不过,若能袭其一分神采,便能胜过世间大半男儿。 首先,武则天非常欣赏这个子侄,不管是样貌、品性,还是本事,都非常之满意,否则不会动了嫁女的心思。 与此同时,未曾随夫皇上朝的武则天并没有理会明崇俨,而是挥了挥手,示意其退去,接着,提笔疾书,将字条转递过去。 一个边疆大吏,一个中枢大臣。 可是,今上态度很明确: 非他莫属。 君说臣行,臣能说不行? 此刻,孟凡深深体会那些名臣选择急流勇退的原因了,算计来算计去,一腔热血凉到透,只觉得悲哀与毛骨悚然,回家种田、亲近自然都比这些强上万倍。 万般无奈之下,朝廷决定再次征召已经称病致仕的名将刘仁轨,任命其为陇州刺史,镇守河陇地区,防范吐蕃侵扰,而他确实做的很好,深得帝心。 到底该选谁呢? 说实话,因为孟凡对历史了解不算特别多,只知晓大非川之败,却不清楚后面一系列相关战争。 在她分析中,李敬玄其实早就是天后的人,那位姑母眼下为趁势做局—— 另外,事情都不是很大。 十八万大军! 这个上报过来的数字非常夸张,哪怕大部分是辅兵,所形成的战力仍旧非常可观。 另一边。 …… 谁能想到刚获得圣眷,从掖庭女仆变成才人,始终伏案书写的上官婉儿会出卖欣赏自己的天后。 甚至连李贤本人都不知道,他有扶持李唐正朔的志向,仍在不断想办法拉拢。 刘仁轨希望借此打击到天后,让太子地位更加稳固,哪怕事后自己被清算,也觉得无所谓。 因此,权衡利弊之下,姑母武则天决定顺水推舟了,将李敬玄这个大棋子扔掉,直接去将东宫的军。 一番争执之中,深受皇帝信任并在朝中担任中书令,也就是宰相一职的李敬玄被推上台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这个天后羽翼,其实跟太子才是一条心,吃了败仗,别说保住富贵、权势,大概率是要抄家灭门。 大败最好,能够打击到太子名望,让大臣乃至他父皇渐渐失去对其的信任与支持即可。 内廷之内,明崇俨如此形容现任太史令,表情异常凝重,道: 孟凡不疑有他,对着中书令李敬玄沉声道:“如此,某便与赵国公说定了。” 说实话,这些分析皆来自上官婉儿,不愧巾帼宰相,孟凡自以为已经装得够超然物外了,从未在任何场合跟太子单独接触。 “届时,还要多多仰仗您。” 时隔这么多年,被国家寄予厚望的十八万大军交到自己手中,去攻打占据地利的另一强国吐蕃,下场会是什么? “臣非将帅才,且仁轨逞憾,故强臣以不能。” 就在这时,一名穿长衫的太监走了过来,对孟凡执礼道:“殿下召见太史令,请随我来。” 那位和蔼可亲的姑母本欲趁此危机大显身手,却被心腹明崇俨等人密劝,决定放权给太子李贤。 中书令李敬玄每在朝堂上与人争执,必大声疾呼、引经据典,战无不胜。再加上文采非凡,治学治史皆有章法,故文名彰,奈何这些全是纸上谈兵,与赵括无异。 “喏。” “说定!” 这一卷快结束了……下个世界: 聊斋。 ps.征求意见,徐克导演的蜀山传作为副本,有大大看吗?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