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睡觉前,杨小乐找了个机会悄悄的进了空间里。 对比外面的温度,此时空间里感觉一阵的暖和,十分的舒服。 随后开始打量了起来空间。 三个月的时间,粮食收了十次,平时的种植都是按照两分红薯,一分地的小麦以及斜坡两分地的玉米。 总计收了一万斤左右的红薯,四百多斤的小麦和上千斤的玉米。 鸡蛋,这些天下来,一天一百个左右的鸡蛋,去掉卖给林昆几次,还剩下八百斤左右。 最让他头疼的,就是这猪了。 茅屋里堆放了分解过后的三十头左右的大肥猪,各个都是四五百斤左右。 茅屋附近的空地,都被他打上木桩弄成架子,挂在了上面做腊肉。 数量多的也不得了。 三个月,每一窝都是十五头猪仔下来。 猪圈里还养着十七头大肥猪。 两头种猪,十五头三百多斤的“小猪仔”。 茅屋本来就不是很大,只有几十个平方,现在被塞的满满当当的,都顶到房顶了。 这还是被他控制下来的结果。 至于钱,倒是没有多少了,只有个千把块钱。 剩下的都被他去城里买玉石了。 每次扩散一米范围,消耗的玉石就是前一次的三倍,现在已经扩散到了五米左右。 至于力气,已经达到了160斤左右的力气。 这力气已经是农村成年人的力气了。 一直他也不敢显露。 好了,有了这个力气,以后出去揍人,不用再藏着掖着搞偷袭了。 将鸡鸭鹅的蛋给收掉。 至于大肥猪,只能继续养着了。 那一对重达一千多斤的种猪,被他隔离了起来,深怕再继续生下去没地方装了。 而空间也被他弄的乱七八糟的。 几乎无处下脚。 东西收拾了起来以后,他这才悄悄出了空间。 看着还在那里安静弄红薯的杨广志,他叹了口气,爹,别弄了,咱们已经衣食无忧了。 不过这话也就心里说一下。 看到他回来,杨广志在那里催促着:“时间不早了,赶快去睡觉去。明天咱们得进山去打点柴火。” 附近已经没有什么柴火了。 都被砍光了。 家里的柴火虽然不多,倒也是一直没有断过,因为炼那啥东西的时候顺便将家里烧炕的柴火打回来了。 当然了,以后就不行了,谁家用谁家砍。 杨小乐点了点头,问道:“就用担子挑吗?这样会不会太危险了?别烧柴火了,明天去县城拉点煤过来烧吧。” 京郊四周农村其实也是有煤炭定量的。 比城里少。 但是一个冬天没有个几吨煤炭没有太大用,基本上没看到农村谁家烧煤炭的,打柴烧炕已经成为了习惯。 渐渐人们已经忘记有煤炭定量的事情了。 杨广志直接摇摇头:“烧什么煤啊!打点柴火将就一下不就好了吗!行了,赶紧睡觉去吧。” 农村烧煤? 这是有钱烧的慌吗? 看到他的表情,杨小乐耸耸肩,回到了老爹这边的房间。 只有这边的大房间才有炕,对面他原来住的房间里是没炕的,冬天一家人都围在了一张炕上。 这些年也已经习惯了。 钻进被窝的时候喜子已经睡着了。 冬天,还是这热乎乎的被窝感觉舒服啊! 这三个月在学校,地上铺满了玉米杆子和稻草,上面铺上被子,四个人睡一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