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魏征原本还以为苏迁会拿“侍奉六主”这件事情来嘲讽自己,却没想到苏迁的评价非常中肯,而且也说出了自己的本来的用意,魏征对苏迁不由得更加信任了一分。 “忠臣.良臣?”而被视为千古忠义之典范的关羽,此刻却陷入了一种深受冲击的震荡之中,“难道忠心,也分对错?” 就连站在光壁里的诸葛亮,看到魏征最后所说“良臣与忠臣”的区别时,也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吾乃忠臣还是良臣?” 就在这时,视频里给出了一个来自后世的答案, 【在我看来,魏征说的话非常有道理。 忠心分两种:一种是愚忠,另一个是精忠。 愚忠指的是盲目忠诚,不加以思考和判断地对上级或君主言听计从。 愚忠的人可能会为了维护所谓的忠诚而不顾道义和良知,甚至忽略了对社会、国家或人民利益的考量。他们可能过分推崇主上的权威,而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精忠则强调的是理性和明智的忠诚。 精忠的人会对君主或上级保持忠诚,但他们也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审慎地提出建议和意见。他们注重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并将忠诚与良知、道义相结合。】 “原来如此!苏上神说的透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拜谢!” “我懂了!难怪岳武穆的娘会在岳武穆后背刺上‘精忠报国’!” 关羽、诸葛亮二人若有所悟。 关羽更是振奋异常的说道:“大哥立志兴复汉室,一向爱民如子,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都应该是‘良知与道义’的结合!关某忠于大哥,忠于汉室,忠于人民,乃是精忠!” 诸葛亮的眼神则变得更加坚定起来,“某跟随主公,一为拯救黎民苍生,二为匡扶汉室再造汉人辉煌,三为施展抱负,一展平生所学。 某到现在还记得那句童谣,‘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主公深受百姓和士卒的爱戴,又是被天子承认了的汉室正统,某忠于主公,自为精忠!” 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他站在光壁里,苦笑着说道:“某一念之差,抱憾终身啊!!”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征跟随元宝藏起兵,后跟随元宝藏投奔瓦岗李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