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陈翰同学对吧?” “你的这个猜测,逻辑链条完整,推断相当合理。” “如果能补齐一些详细的论证,那都可以写一篇很有内容的论文出来了。” 郑献教授十分和蔼的看着陈翰,可惜的说道:“没来我们考古文博院读博,可惜了!” 陈翰能凭借芈加编钟上的这点铭文,就完整推理出这样一条曾与楚之间的世代联姻线。 甚至还完善了曾国的灭亡之因。 虽然说都只是猜测和推断。 但是能够凭借这点信息量,就做出这样完整的猜测和推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 哪怕郑献教授自己,也需要再三思考,细细琢磨,可能才能整理清楚这些铭文信息、历史记载之间的关联性。 仅从学生角度来说,陈翰无疑是非常出色的。 这样一个博士生,如果是在北大考古文博院,那以后博士毕业了,那是真的能够“母校以你为荣”的。 错过这样一个优秀学生,真的很可惜。 还好陈翰本科阶段是在北大读的,而且读博机构又在社科院。 社科院不算是学校,只能说是一个学术机构。 所以以后北大依旧可以标榜是陈翰的母校。 这算是唯一能让郑献教授欣慰的事情了。 那位教过陈翰一学年夏商周考古的中年教授,看向陈翰的眼神也有些惊疑不定。 虽然陈翰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专业第一,但是也没有这么厉害吧。 特别是铭文考释方面,印象中陈翰也就是一般学生的水平啊,在校期间也没有非常突出的金文考释表现。 如果有的话,他早就被那群研究甲骨文的教授抢走了,去搞纯学术研究了。 哪里还有机会跑来干田野考古啊。 那群研究甲骨学的,可比考古学还缺人呢! 不过他几年没见陈翰了,也许是后来陈翰在金文这方面下大功夫研究了也说不定。 “哎,小陈还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他眉开眼笑的夸赞道。 陈翰腼腆的笑了笑:“和各位教授差的还远,还需要继续学习呢!” “哪里哪里,陈同学很优秀,我们都老咯。” “不服老不行啊,现在的新人确实厉害。” “回去要好好督促督促我的学生了,以前还觉得学生不错,现在和小陈一对比,简直拿不出手。” 现场很快就陷入了一片对陈翰夸奖的夸奖声中。 面对这个情况,陈翰也算是游刃有余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