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章 有些原始的丧葬文化-《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不过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吐蕃国,实际上就是现代藏族的祖先。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时候,藏族都还是奴隶制,而且还有用奴隶的腿骨、头骨制作法器、酒器的习惯呢。

    在藏省博物馆里,能够看到一堆上世纪初期遗存下来的藏法师的法器,都是用人骨做的。

    二十世纪都尚且如此。

    公元八世纪的吐蕃人,能有多文明?

    用不到16岁的少年来殉葬什么的,都是洒洒水拉!

    “这个人殉,至少右下肢还保存完整的股骨、胫骨和足骨,左下肢残存胫骨和足骨。”

    “这说明,至少他没有被拿来做啥吐蕃法器。”

    一般来说,藏人比较爱用颅骨和胫骨、股骨制作法器,不太常用手臂上的骨骼来做法器。

    主要是因为腿上的骨骼更长,更粗,更适合制作法器。

    这位人殉的下肢健全,至少可以说明他生前还是没经历过这种残忍的事情。

    这可能也和这座墓是吐谷浑部落的墓,而非吐蕃人的墓有关吧。

    吐谷浑虽然也非汉人,是鲜卑族的一支。

    但是至少鲜卑族是有过汉化经验的,当年南北朝时的北魏国,就是鲜卑族的拓跋部落建立的国家。

    当时鲜卑人就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算是从游牧民族,变成了半游牧半耕种的民族。

    到北魏后期,进入中原的鲜卑人,基本已经全面汉化了。

    而吐谷浑人,虽然和拓跋部落不是同一支,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或多或少也是受到了汉文化影响的。

    至少不会再玩游牧民族和高原民族那种血腥的人骨法器、酒器了。

    当然,除了这一处人殉和殉马坑之外,在地面上其他祭祀建筑附近勘查的考古队员,也很快就发现了两处祭祀用的殉牲坑。

    一处是K4,位于墓园外北侧,其西南角南距祭祀建筑F2的西北角5.69米,显然是用于祭祀的一个祭祀坑。

    这个坑开口距离地表深处只有2.5米,平面呈现长方形,东西长1.2米、南北宽1米、深1米,坑壁为生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