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西汉王朝,对待列侯除国,是有一个潜规则的。 除非是犯了不可饶恕的罪,比如对祖先大不敬,比如谋反,造反之类的。 不然,因为一些一般的罪名,或者被牵连到而失去爵位的,一般在下一位皇帝的时候,就能够恢复爵位。 比如萧何的后嗣有四世因为犯罪而失爵,绝封。 但汉天子总是又寻找萧何的后代,重新封为酂侯。 再比如周勃家的绛侯爵位,周勃死后其子周胜之嗣,因杀人获罪而死,国绝。 后来文帝把周勃次子河内太守周亚夫封为条侯,续绛侯后。 然后因为废太子的事情,周亚夫得罪了皇帝,被活活饿死了,周亚夫死后爵位中断了一年,景帝又封了周亚夫的儿子为平曲侯,接续绛侯的爵位。 这两个侯国世系的传承,都是没有涉及到谋反这种大罪而被除国的。 虽然除国了,但是皇帝很快就会从旁支里,再找一个人继承爵位,只是改个侯名。 毕竟在西汉人眼里,后代绝了祭祀,是对先祖非常非常不敬,乃至于有罪于先祖的事情。 如果不是天大的错,一般皇帝也不会真的就让这些曾经有功于汉家社稷的人,真的永远再得不到祭祀的。 海昏侯一系也是这样。 刘贺虽然死后被汉宣帝很快除国了。 但是等到汉元帝,也就是汉宣帝儿子的时候,海昏侯国就又恢复了,汉元帝重新封刘贺之子刘代宗为海昏侯。 恢复之后,直到新莽篡汉,海昏侯国再次被废。 但是等到后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代宗的孙子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 一直到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侯国真的绝嗣了,这才最终被废除。 海昏侯国也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 而海昏侯国之所以能在被废后又恢复。 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刘贺活着的时候,确实是没有露出一点对汉宣帝不敬的意思。 汉宣帝让他干嘛,他就干嘛。 现在还可以加一条。 汉宣帝不给他赐黄肠题凑,也没有金缕玉衣,但是刘贺也欣然接受了。 虽然刘贺在自己的墓室里预留了黄肠题凑的空间。 但是这只是说明,他在活着的时候,曾经梦想着,汉宣帝能够恢复他诸侯王的身份,重新给他封王,所以才在建造墓葬的时候,留下了黄肠题凑的空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