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跟着庄云鹏,陈翰步伐飞快的,来到了考古基地的简牍研究室。 一进门,他看到的就全都是人头。 嗯,只要是休息的考古人员,全都来到这里了。 简牍实验室将部分竹简复原出来的消息,早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遍了考古基地。 对一个考古项目来说。 最重要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那些青铜器或者漆器。 最重要的发现,永远都会是文字! 利簋,之所以成为国宝,并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精美的青铜器,而是因为利簋上记载的「牧野之战」铭文! 对任何一个文明来说,文字传承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文字作为唯一的信息载体,能够最大程度的留下那个时代的一切信息! 对海昏侯墓来说,不管是那些黄金也好,还是海昏侯墓里的各种珍宝也罢。 重要程度最高的,永远是带有文字的文物! 不管是那枚「刘贺」印,还是那件刻有孔子名言的穿衣镜,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文物。 而在文书库内发现的这五千多枚竹简和木牍,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在过来的时候,陈翰已经了解到。 海昏侯墓中的竹简,大部分都是一个规格的,就是一根竹简上,可以记载32个字。 五千多根竹简,全部加起来得有十多万字的文字内容! 虽然这些竹简因为保存情况很差,十不存一。 但是几万字的内容肯定还是有留下的! 几万字啊! 在战国到西汉那个时代,一两百字就已经是一篇文章了,上千字已经是一册书籍了! 几万字,至少得有上百册藏书! 事实上,也确实有这么多。 抵达简牍实验室的时候,陈翰就听到了几位研究员声嘶力竭的叫喊声。 「大家都别挤,目前清理出来的竹简,大约有几十册的内容,目前可辨者有两道编绳,书写字体三种以上!」 「内容十分丰富,懂得大篆、小篆和隶书的先生,可以先来研读,其他各位就先别急,让让路!」 虽然,刘贺是生活在西汉时期,当时全国已经通行隶书了。 但是,他的藏书里,却包含了三种字体。 这很正常。 书籍这种东西,有很多都是从春秋战国时代就保留下来的。 毕竟竹简这玩意很耐用,不是放在地下,而是经常研读使用的话,几百年都不会坏掉。 刘贺的藏书里,就有不少是战国时期的典籍。 包括那《齐论语》,也是战国时留下的典籍,用的乃是齐国的大篆文字写下的。 生活在西汉中期的文化人,不但要掌握隶书和小篆,还需要掌握大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