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六章 玉琮-《满级考古大师》


    第(2/3)页

    有的学者根据良渚玉琮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

    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

    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种种现象说明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

    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其他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

    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

    其用途在后世,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为产于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居多,部分黄色,土浸后呈雾状乳白色。

    除少数作圆筒状外,多制成规整的内圆外方形。

    琮体切割规整,中孔为管钻对穿而成,中接处常留有两层。

    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

    琮身均饰有兽面纹,纹饰以四角线为中心,分成四组,随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纹饰分数组饰于琮上。

    部分玉琮在主体兽面纹外,用细阴纹刻细“神人”图形和云雷纹,阴线用利石刻划而成,线条坚挺。

    也是因为良渚的玉琮大多都刻有兽面纹或者神人纹,学者们这才将玉琮与巫师法器联系到了一起。

    因为这些纹饰太有“玄学色彩”了。

    而在m1号墓中出土的玉琮,弧边方柱体,高3.6、射径7.9、孔径6.4厘米,眼外圈直径0.4~0.45、眼内圈直径0.12、眼角长0.1厘米,鼻长1.6、宽0.3厘米。

    从大小上看,比较矮小。

    整个横截面为圆角方形,有四个凸面,凸面夹角大于90度,每个凸面以转角线为中轴,琢刻相同的简化神人纹,相邻凸块之间以竖向直槽相隔。

    图纹又被横向凹槽分割为上下两节,琢刻相同的纹饰,应均为神人纹,不见兽面纹。

    整器共八组相同的神人纹。

    神人纹上部为两组凹弦纹,每组凹弦纹由片切割而成的三至四道凹弦纹组成。

    双圈近圆眼,外圈管钻,内圈短线刻画而成,眼两侧各刻画一条短横线表示眼角,部分眼角刻线叠压外眼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