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整个杭州盆地都被洪水淹没了,形成了有一米多厚的洪泛层,这个地区变得不适合人类生活,良渚古城从此就消失了。 杭州地区成了泽国,一直到2000年后,战国时期才有人居住,这也是后来中原看到吴越两国还是短发文身的蛮荒之地原因。 而在洪水之后,良渚幸存的遗民们,分为了两支,一支西迁陕西,一支北下广东。 因为在这两地距今四千到三千多年的时期,都发现了玉琮这一良渚代表礼器。 而大禹以及他的父亲鲧,就是来自中原以西的地方。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后来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 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 鲧的这种治水方法,恰恰和良渚文明建造大坝,设置河堤的水利工程思路都是一样的。 都是想要用堵的方法,将大量的水滞留在水库之中。 然而,良渚人要对付的是强降雨,这种类似修水库的河堤大坝方法,还能堵得住。 鲧要面对的却是汹涌的黄河洪水,这种先辈口口相传的“治水方法”,当然是没办法解决黄河的。 还别说。 这种说法听起来还满符合逻辑的。 毕竟现在从考古角度来看,良渚文明绝对是最早,也是华夏最先进的水利工程创造者。 如果说在公元前五千年这个时间点,要给出一个“治水小能手”,那非良渚文明莫属。 恰好,鲧所在的有崇氏,恰恰就是以善于治水闻名。 说他们是良渚灭亡后西迁的后代,确实有那么几分说服性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