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国内也就两条8英寸的生产线,工艺上落后2-3代。这其中,还有一条是曲线救国,让外资占主导、由湾岛籍商人投资管理的华芯国际。 关键现在他们想要做的,涉及到很多的工艺改进,这就涉及到大量的设备调整和测试。 这是需要一起联合研发的。 顾松问道:“华芯国际行吗?” 倪光北说道:“申请立项,拉过来谈谈吧。” 顾松想起自己之前的计划,本是准备把陈退踩下去之后,再借3dnand的势立项主导这个产业发展的。 但这两个月来在倪光北和林耀东面前装逼次数有点多,感觉把进度推快了。 时间算一算的话,陈退那边,应该测试已经在尾声了吧? 顾松说道:“倪老,咱们出去透透气。” 倪光北不明所以,跟着他一起走出去。 两个人坐在休憩区靠窗的位置,让凌春儿帮着拿了两杯茶来,顾松喝了一口说道:“现在技术有了,产业化的问题,咱们是该推演一下了。这是一个契机,制程工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3dnand的单位成本比2d的要高很多,如果量产没到一定规模,优势并不是足够大。哪怕是华芯国际,一个月也就不到10万片的产能。” 倪光北叹了口气:“关于市场和产业化的问题,你是不是拉郭伟来聊比较好一点?” 顾松想了想说:“也好,喊郭哥一下看看。” 已经到了年底,郭伟也没再到处跑。听到顾松说有重要事情想聊一聊,就说立刻过来。 倪光北问道:“你说的契机,是指什么契机?” 顾松缓缓说道:“当然是国内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契机。倪老,我现在有资格吹牛逼了吗?” 倪光北有点无语,他复杂地说:“你连这玩意都能天才到这种程度,你怎么吹牛逼都行。” 顾松乐呵呵地笑:“那我就吹一下牛逼,光刻机,极限纳米级的制程工艺,新的指令集架构,我说都能搞出来,您信不信?” 倪光北觉得这个牛逼还是太大了:“光刻机?光源、电子系统、镜片、掩模、光刻胶……这些配套的工艺都隔着几代,你到底懂不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