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月20号,当量子计算机以1公里的分辨率,用8.73秒计算出最新的数据之后,寇勋看着结果,神色变幻。 郭跃好奇地问:“怎么了?” 寇勋没有回答,过了一会才说:“等下我去催催最新的观测数据。等再来几个时间段的数据,多算几次。” 顾松知道他看出了什么,乐于见到他的慎重。 气象部门分散在全国各处的气象观测站,因为寇勋汇报之后引起的重视,全力地运转起来了,提高到了以2小时一次的频率采集着最新的气象数据。 正常来说,气象观测站一般是每天至少发布两到三次数据。 在全球,也有接近3000个陆地气象观测站点,每天进行四次气象电报交换,时间分别是0点、6点、12点和18点。 由于寇勋说得很郑重,而气象部门的大领导正处于对量子计算的震撼和信任当中,也发动起了力量,为寇勋提供更多的数据。 因为这个临时的任务,不少偏远地区的气象观测站工作人员小有抱怨。 而量子计算项目组的人,也都为了这个事情忙到了夜里。 第三次数据汇总拿过来,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 等数据很慢,计算却很快。 这一天的时间里,算了四次数据。 寇勋比对着四次数据的结果变化,终于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郑重地说:“根据现在的结果,如果没有错,那么10天之后,一场大寒潮会席卷大半个国家!” 倪光北忙问:“有多严重?” “很严重!这也许是50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不行,我得赶紧去找领导汇报,得早做准备!” 寇勋急急忙忙地走了,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觑。 量子计算机只负责算,算出来的结果,也只有气象专家才看得懂代表着什么。 倪光北感叹道:“如果真的算对了,他判断也准,倒是赶上时间做了点贡献。” 张庆平也点了点头:“既然碰到了这么重要的事,这几天我们得再努力一下,看能不能继续优化一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顾松擦了擦脸:“今天先到这里吧,也不早了,大家先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再听听结果怎么样。” …… 在国家气象局,一个最高规格的专家组会议正在召开。 如果仅从拿过来的这几次计算数据来看,大家跟寇勋的判断当然是一致的。 但问题是,数据真实吗?准确吗? 这毕竟算的是十天以后到十五天的数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