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再次出发-《我在唐初有家店》


    第(2/3)页

    说完,杨文华进屋,在铺上躺了下来,摸出手机开始搜索唐朝的历史。

    老家网络不好,等的人发困,浏览了半天,才有了个大慨的了解。

    吃过香喷喷的野猪肉,解决了午饭,杨文华继续回屋躺铺上查资料,这一次的查找,就有些针对性了,主要的是容易赚钱的方面,因为杨文华需要钱,特别需要的那种。

    杨贵小时候的病根,老胃病,从小体弱,也没钱去好好看下,一辈子也就这样过来了。

    杨文华是杨贵捡的孩子,确实是捡的,而不是拐卖,有那钱不如买个媳妇,还怕没孩子。

    当初取名文华也是抱着期望的,可惜,期望毕竟不是现实,杨文华也不是什么刻苦坚韧的人。

    普通的成绩,普通的高中之后,去了南方两年,两千块钱出去,两百块钱回来,花花世界诱惑力太大了。

    上午杨贵让杨文华去刘三那买个养殖野猪的猪肚回来,杨文华都没钱,出去乱遛达的时候,一直低着头走路,满脑子都想着捡钱。

    看到点闪光的东西都以为是金子。

    失望过无数次之后,老天爷可能是看这大熊孩子实在太可怜了,让杨文华捡到了那块神奇的碎玉。

    查找着资料,刚开始觉得古代什么都缺,什么弄过去都能赚大钱,可结合实际情况一对比,又感觉什么都有风险,要知道每次杨文华来回都需要一点时间的。

    这万一在那边被抓住了,关起来还没事,可万一被当场砍死就太冤枉了。

    考虑了半天,一样样排除之后,杨文华爬起来,用塑料袋在自家装了几斤红薯,摸了摸口袋里面的最后二十块钱,走出了门。

    “你带些红薯出去干啥?”

    仔细看了下杨文华的胶布口袋,坐在门口编撮箕的杨贵疑惑的问道。

    “出去打鱼窝子。”

    杨文华随意的找了个理由,脚步不停的向外走去。

    看着走远的杨文华,杨贵嘟囔道:“毛病,打鱼窝子,也不知道切细点拿出去。”

    杨文华来到村里唯一的小商店,拿出最后的二十块钱,对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说道:“祥子,来包特醇,再拿个打火机,一面小镜子,两包盐,剩下的称点散装冰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