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人那仿佛着了火一般的眼神,让他无法摇头。 况且,瞧着镜子里的自己,他也觉得他变好看了一丢丢。 人靠衣装,这话果然不假。 这一晚,自然又是快乐的一晚。 次日,又是忙碌的一日。 陶竹想到昨晚镜子里的自己,浑身充满了干劲,想买好看的衣服,那就得挣更多的钱。 另外,他跟着黎荞学识字时也更用心了,因为他听黎荞念叨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肚子里的东西多了,那气质自然就上去了。 就像是黎荞那般。 黎荞甭管是站在灶前做饭做点心,还是拎着刀子蹲在河边杀鱼,这都不影响他身上那股出众的书卷气。 陶竹很喜欢这样的黎荞,但从前的黎荞可没这股气质,从前的黎荞站在村人当中,一点儿都不出众。 至少陶竹对从前的黎荞没什么特殊的印象。 哦不对,有特殊印象的: 和陶树一般极品。 这说明靠着后天的努力,是可以提升自身气质的,所以要努力,他要朝着黎荞看齐。 哪怕将来依旧会被人当做是男人,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他和黎荞站在一起时,他不配。 黎荞永远欣赏愿意付出努力提升自己的人,但这个人此时成了陶竹,他除了欣赏,更有心疼。 陶竹不必这么努力的。 这天下午,沙琪玛和桃酥都做完了,锅里只剩下了正在蒸的青团,陶竹便拎起板凳坐到了架子下。 他抓起一个小木棍在地上练字。 黎荞从棚子里出来,瞧见这一幕,忍不住搬着小板凳坐了过去。 “竹哥儿,慢慢来嘛,你这样不会累么?” “当然不累。”陶竹摇头。 这才哪到哪儿。 “你又不考科举,不用这么辛苦。”黎荞伸手按住他抓着小木根的手。 “但你要考,万一你很快就考上秀才了,那我得对得起秀才夫郎这个身份。” 陶竹很认真。 “……你对我也太有信心了吧?” 黎荞哭笑不得。 他虽然打算考科举,但这个世界的考试与他上辈子那种考试不一样,他还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你这么聪明,肯定能考上。” 陶竹说着扭头打量院子里的情形。 黎大山不在,跑去找郑浅浅了。 黎春桃坐在门口纳鞋底,准备做鞋子。 于是,他便凑到黎荞耳边,低声道:“你做吃食、在床上时总是有那么多花样,充满了奇思妙想,那你在科举上肯定也这样。” 黎荞:“?” 这哪能放在一起类比! 他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看着陶竹满是信任的眸子,他这会儿是真的笑不出来了。 他想说他不行。 但这俩个字到了嘴边,他又咽了回去。 男人怎么能说不行。 他是男人,他必须行。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下次去县城,我去书铺买几本书,也如你这般,见缝插针的学习。” “你不用这般,我是脑子笨,底子差,你脑子好,等将来咱们攒了些家底,你不用跟现在这般忙的脚不沾地了,那再读也不迟。” 陶竹立马道。 “……不,科举不是易事,不能轻视。再说了,我底子也不好。” 就原身那个水平,根本毫无底子可言。 但古代的科举,绝对要比他上辈子的高考要卷,他真不能掉以轻心。 陶竹闻言,正想要再劝,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紧接着,张桂娥带着笑的声音响起:“春桃,做鞋子呢。黎荞和竹哥儿在不在?” “荞哥和竹哥都在家。大娘,你这是……” 黎春桃把手中的针线放到板凳上,站起身来。 “我来给竹哥儿送点玉米。” 张桂娥说着又哈哈哈笑了起来:“本来吧,王掌柜说若是望月楼的玉米用完了,那就让小五那孩子给我们带话,这样我们好把玉米送过去。” “结果桩子闲不住,今天一大早就跑去望月楼,想看看玉米的售卖情况。结果一看不得了,有个有钱人一下子买了上百份玉米汁和玉米烙,所以原本能用到明天的玉米今天就用完了。” “幸好桩子去看了看,不然王掌柜等不及,就去买其他人的玉米了。” “这不,桩子回来后,我家的人急急忙忙掰了五百根玉米送了过去。这多亏了黎荞,所以我来给黎荞和竹哥儿送点玉米。” 今天是张桂娥家给望月楼供货的第四日,昨日张桂娥家又给望月楼送去了三百根嫩玉米。 这么一来,明日她家只需要送一百根就成了。 到了后日,就轮到抽到二号的村人给望月楼供货了。 但涉及到自家的铜板,所以李桩子待不住,反正现在农活不太忙,于是今天李桩子就特意去了趟县城,想看看望月楼的玉米生意。 结果这一去,就撞见了大客户。 李桩子自然不能让王掌柜去买别人的玉米,县城那边有往三柳村这个方向的、其他村子的牛车,于是他干脆花了两个铜板,坐着牛车急急的回来,然后又掰了五百根嫩玉米,用板车装着,送去了望月楼。 这么一来,短短五天内,张桂娥家卖出去了一千一百根嫩玉米。 这就是一千一百个铜板。 这笔进账让张桂娥一家子笑的见牙不见眼。 搁从前哪能有这个钱,如今不仅挣了钱,还省了无数的力气,嘿,必须来感谢一下黎荞。 黎荞和陶竹这时候也来到了院子门口,听完张桂娥这话,黎荞道:“大娘,你已经给过一次玉米了,这次我和竹哥儿说啥也不能收了。” “况且,我们如果收了,那接下来给望月楼供货的乡亲们肯定也得给我们送。” “必须得送啊!没有你,就没有这个生意。” 张桂娥一脸理所应当的道。 黎荞不由笑:“那这等于是道德绑架了,本来是一件大家都开心的事儿,别因为这点玉米而闹的不开心,我和竹哥儿又不缺这点玉米。” “不过,既然你拎过来了,那我买了。” “是这个理儿,大娘,我去拿铜板。”陶竹说着转身回屋子。 张桂娥:“……” 她想说她不要这点钱。 但是,想到村子里的情况,她到嘴巴边的话说不出来了。 是啊,一根嫩玉米一个铜板呢,万一其他人不愿意送给黎荞几十个铜板,那她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唉,本来就该感谢你的,不就是几个玉米。” “大娘的心意我和竹哥儿都知道,但这不是咱们两家的事,所以咱们公事公办,因为你家是第一户,所以我和竹哥儿收了你送的玉米,从今往后,谁送的我们都不收了。” 黎荞道。 他又不是没从中挣钱,王掌柜每卖出一份玉米汁玉米烙玉米猪肉饺子,都得给他分钱呢。 所以没必要再占乡亲们这点便宜。 张桂娥听着此话,彻底无话。 但同时心里头对黎荞更佩服了。 为乡亲们做了这么大的事儿,换做是旁人,说不定能得意的尾巴翘到天上去。 但黎荞不但不得意,反而和大家伙儿更客气了。 她没文化,也夸不出很别致的词,她只能道:“黎荞啊,大娘希望你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听说你要读书考科举,你这样的品行,肯定能考上秀才。” 黎荞:“……” 咋又是科举,咋又是对他信心满满。 突然压力山大。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