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黎荞剧情少,红薯作坊 全村一起挣钱-《独宠夫郎》


    第(2/3)页

    她身旁,黎粮如同黎大山吃面条那般,夹起一筷子粉条,哧溜一声,半碗粉条进他嘴巴里了。

    两三筷子下去,碗里粉条没了。

    他喝了口汤,满足的起身,准备再去锅里盛一碗。

    嗦粉的快乐,太妙了。

    他忍不住道:“小荞啊,你能用红薯整出这种粉条,咱们祖坟真是冒青烟了啊,哈哈哈。”

    这话一出,黎荞忍不住笑,王桂花则是瞪黎粮:“这才哪到哪儿?小荞将来可是要考科举的!”

    这个粉条虽然很好,但可不能占据黎家祖坟的青烟。

    黎家祖坟的青烟得留给黎荞考科举用!

    “看我这嘴,的确说错了。”黎粮想起这事儿,立马抬手在嘴巴上打了一下,力道还挺重:“我刚才啥都没说,你们啥都没听到。”

    他赶紧转话题:“小荞,这个粉条你打算怎么卖?是买别人的红薯做这个粉条么?”

    “我还没有想好。”黎荞道。

    “这个难做么?要是雇人做的话,会不会泄露方子?”

    王桂花已经担忧上了。

    周边几个村子都指望黎荞消耗红薯,红薯多,再加上黎荞要读书没时间做粉条,所以他肯定得雇人。

    但雇人的话,会不会泄露方子?

    “可以提前签一个契约,谁要是泄露了,那就让他赔钱。”陶竹道。

    “这法子好,但即便如此,雇人的时候也得谨慎一点,人品不好的,咱不要。”

    王桂花叮嘱道。

    “我知道。”黎荞点头。

    红薯粉条的做法一点儿都不复杂,很容易就会被模仿了去。

    周边几个村子的红薯都等着他消耗,若是雇人做粉条,肯定不能只雇一两个。

    但若是雇的人多了,万一有人悄悄的把方子卖给其他人,那这还真不好查。

    很快,李瓶、王桂花、郑浅浅等人吃饱喝足,他们走的时候,不忘带走一些凉粉、焖子、酸辣粉。

    等人都走了,黎荞和陶竹锁了门,两个人开始洗漱。

    时候不早了,两个人不准备看书记账了。

    陶竹一边拿着牙刷去沾牙粉,一边道:“那个淀粉做的有些少了,之前应该多做一些的。”

    “没事儿,这几日天气好,明天就让大山和春桃再做一些。”黎荞去舀热水。

    他上次去县城时,特意买了个烧水的小炉子。

    这样早上和晚上洗漱时就能用热水了。

    就是这里没有煤炭,不能搞煤球,想烧热水,得一直坐炉子前照看着。

    “那咱们怎么在保住方子的前提下赚钱呢。”陶竹拧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明日问问村长吧。”

    黎荞现在有些拿不定主意。

    在这个时代,单凭他一个人,震慑力有点低。

    但若是由庄丰收出面,那震慑力就很强了。

    于是,等第二日中午庄丰收来找他时,他把庄丰收请到堂屋,摆上凉粉、焖子、酸辣粉、蚂蚁上树几道菜,一边吃一边把他想的两种方式都说了。

    一种是他成立一个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

    他雇人干活,他给人发工资。

    盈亏、保护方子等活计,全都由他负责。

    若是招的人少了,那每日做的红薯淀粉和粉条就会很少。。

    周边几个村子的人眼巴巴盯着他,他若是只搞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那忙活到过年也不能把周边村子的红薯消耗完。

    但若是雇的人多了,那如何确保这些人不会把方子泄露出去?

    而且,人多了,那事情肯定也就多了,他要读书,懒得去管杂事,他也不想陶竹太费心。

    陶竹还得做点心呢。

    所以,若他自己开作坊,好处是他挣的银子多,坏处是得操心,劳心劳力。

    另外一种方式,是三柳村成立一个加工红薯粉条的小作坊,他只拿分成,不参与具体的管理。

    作坊的盈利,平均分给干活的人。

    这种方式他挣的钱比第一种方式少,但好处是省心,他只需要拿固定的分成,那旁的什么都不用管了。

    当然,这种方式也有泄露方子的危险,但有庄丰收镇着,人们泄露方子前肯定会掂量掂量。

    “你倾向于哪一种?”庄丰收听完了黎荞的话,没有说其他,而是反问黎荞。

    “我啊,我倾向于第二种。乡亲们都是好人,平日里对我和竹哥儿也照顾颇多,我愿意少挣一点儿,让乡亲们多挣一点儿。”

    这是他和陶竹商量后的决定。

    这么一来,他算是给三柳村的村人寻了一条真正的钱路。

    那三柳村的人就和他紧紧绑在一起了。

    以后甭管是对付陶家、黎黍等人,还是同窗打探他的名声,他都不用担忧。

    “那就第二种好了。”

    庄丰收看黎荞答的利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盛着满意。

    不错,愿意拉扯乡亲,是个好后生。

    “泄露方子的事,至少今年你不用担心。”他道。

    “嗯?”黎荞不解。

    “如果真的是由村子建作坊,那我会在河边寻一块地,搭建简单的房屋。凡是在作坊干活的人,在年前都不能回家,不能和他们的家人有接触。”

    黎荞:“……”

    他目瞪口呆。

    不能回家?

    这保密方式也太硬核了吧。

    “用这种方式的话,至少今年能保住方子。为了明年也能保住方子,那凡是进入作坊干活的人,必须要签一份契约,凡是泄露方子的,不仅要赔钱,还得蹲大牢,全家也不能再留在三柳村。”

    庄丰收又道。

    黎荞:“……”

    牛逼了,庄村长。

    这震慑力,可比他这个小书生强多了。

    “你觉得我这法子怎么样?”庄丰收看黎荞不说话,便问他。

    “我觉得甚好!”

    黎荞立马竖大拇指:“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法子了,果然还是得由您出面啊。”

    他心服口服。

    庄村长有大魄力!

    庄丰收闻言笑了笑:“这算什么,说到底还是你给红薯寻了个出路,真正厉害的是你这个年轻人。”

    “快吃,吃完我就召集全村的人宣布此事。”

    “趁着现在还没入冬,天气不算冷,赶紧把作坊所需的屋子、工具都给备齐了。”

    黎荞听了这话,忍不住再次竖起大拇指。

    这种雷厉风行的风格,三柳村有这样的村长,是他之幸,也是村人的幸运。

    很快,午饭完毕,庄丰收对几道红薯淀粉做的吃食赞不绝口,就凭着这个味道,就凭着能长期保存的特点,绝对能卖得出去。

    为了树立村人对作坊的信心,临走时他带走了一陶罐炒凉粉和一陶罐炒粉条。

    此时是中午,村人都在家里,听到庄园的锣声,他们很快就来到了村口。

    不过,这一次,村口的场景和从前不同。

    因为桌子上不仅站着庄丰收,还放着两个陶罐和不少由树枝做的筷子。

    这是……

    很多人脸上都涌出了期盼之色。

    昨天黎稻跑去黎荞家闹的事早就在村子里传开了,黎荞真把红薯整出新花样的事也传开了。

    现在庄丰收召集众人,应该就是为了说此事吧?

    有心急的,忍不住大声问庄丰收:“村长,你旁边的陶罐里是啥啊?”

    “凉粉。粉条。”

    庄丰收也没卖关子,他看人来的差不多了,便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然后他便讲了黎荞整出来的新花样和村子要建作坊的事儿。

    “大家伙儿可以先尝一尝这个凉粉和粉条,尝过之后你们就能确定,这凉粉和粉条一定可以挣不少钱。”

    “所以,别因为前面几天没工钱就心里慌,不用慌,等粉条和凉粉卖出去了,那大家伙儿就能分钱了。”

    说罢,他让众人排好队,挨个上前品尝炒凉粉和炒粉条。

    黎荞家做饭一向舍得放油放调料,他保管村人吃了之后干劲十足,雄心万丈。

    村人听了庄丰收的话,倒是没急着排队,而是怀疑他们的耳朵出错了。

    黎荞竟然愿意用这种方式带他们挣钱?

    他们忍不住大声询问庄丰收,确认了再确认,然后村□□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欢呼声。

    黎荞大气!

    等尝到了凉粉和粉条的滋味,欢呼声更响,就凭这个味道,肯定能卖出去啊。

    现在的他们可不是从前的他们了,现在的他们去过望月楼,知道望月楼的消费有多高,知道望月楼的生意有多火爆。

    他们不是井底之蛙了,他们有他们的判断。

    就眼前这两种菜,那些有钱人绝对会喜欢的!

    有钱人才不会在乎价格,有钱人只在乎味道,要知道黎荞一个蛋黄肉松馅的青团卖八十八文一枚还供不应求呢!

    “村长,啥时候建作坊啊?现在天黑的早,不抓紧的话,一会儿天就黑了。”

    有心急的人催促。

    “还有事没说完,别急。”

    庄丰收摆手,让众人稍安勿躁。

    “你说你说。”

    村口立马安静了,等着庄丰收开口。

    庄丰收站在桌子上,将众人的神色挨个瞧了一遍,然后才慢悠悠的开口:“先说分成的事儿。”

    “我先把这个话说在前头,听完之后若是愿意进作坊干活的,那就留下继续听,若是不愿意的,那可以走了,现在得种小麦,我也不想占用你们的时间。”

    村人听了这话,纷纷点头。

    庄丰收每次都是捡他们最关心的说,从不废话,他们喜欢这个村长!

    此时,他们瞧着桌子上的庄丰收,期待中带着紧张,这个红薯粉条能让他们挣多少钱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