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是搁从前,肯定会有人嘲笑黎菽这个弃妇。 但现在,满村只有羡慕的。 虽然被休了,但黎菽这是掉入福窝里了,就黎荞家的日子,地主家都比不过。 现在多少人想和黎荞扯上关系却没有门路,可黎菽一回来就直接住进了黎荞的老房子,而且娘仨都拿上了工钱。 每天大鱼大肉的吃着,连俩孩子一日都能拿三十文的工钱,这谁不羡慕? 若是被休弃就能有这待遇,那不少女人或者是夫郎都愿意被休掉呢。 腊月二十九,王秀英一大早便来黎荞家打水了。 新房子这边有水井,但老房子那边没有,于是王秀英打水这个活儿依旧做着。 并且还比从前轻松,她只需要来新房子这边拎水即可。 她瞧见蹲在水井旁淘洗糯米的黎菽,忍不住道:“小菽啊,我估摸着很快就有人登门给你说媒了,但要我说,没男人才好呢。” “我之所以没再嫁,就是不想再伺候男人了。一个人累是累点儿,但我自己当家做主。” 她力气大,干活麻溜,就算是带着孩子改嫁也有男人愿意娶。 但她却是不想再嫁。 一个人它不香么? 黎菽:“……” 她被这话给惊着了。 这么快就有人给她说媒了? 而且,王秀英竟是这么想的? 厨房里,黎荞正在和陶竹一起做肉松。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他家的点心明日再卖一日就暂时不卖了。 他现在不缺银子,大过年的,他不想天天做点心。 但他家的点心实在是太火爆了,特别是到了年关,家家户户都舍得花钱,大户人家要多买些留作过年用,一些平日里不舍得买点心的小户人家咬咬牙狠狠心,愿意买上半斤一斤的尝尝鲜。 于是他家的点心就更供不应求了。 食客们催王掌柜,王掌柜就催他,大过年的,就满足食客们一次呗。 黎荞再次没扛住“大过年的”这四个字,于是他此时待在厨房和陶竹一起做肉松。 他听到王秀英和黎菽的对话,惊讶的挑了下眉。 他之前还以为王秀英是对她亡夫痴心绝对舍不得改嫁,谁知竟是这个缘由! “秀英婶是活明白了。”他对陶竹道。 陶竹点头:“可不是,现在多自在。” 不过,竟然有人想要给黎菽说媒么?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王秀英是这样的想法,但不代表黎菽也这样想的。 所以,陶竹特意抽了个空,专门和黎菽谈了这个问题。 只要有合适的,那黎菽该嫁人就嫁人,他和黎荞绝对支持。 黎菽听了这话很是感动,但成亲,她暂时没兴趣。 她现在带着孩子吃好喝好,每日除了做黎荞安排的活计,余下的啥事都不用管。 如同王秀英所说,这种日子太爽了。 要知道她之前在宋家时,不仅要忙活田地里的活计,还得伺候一家子吃喝! 她又不是受虐狂,对伺候人没兴趣,她现在真没成亲的念头! 况且,此时给她说媒,看上的肯定是黎荞不是她,这种人心思不纯,她不给黎荞添麻烦。 黎菽这般想法,陶竹对她自是更好了,能为黎荞考虑,便是与他同一个阵线的。 大年三十这日,小五来的挺早,而且他还带来了一个挺特殊的物件: 江知县种的两盆蒜苗。 大冬天想吃绿叶蔬菜不容易,更何况这是江知县亲自种的,黎荞惊讶之后,立马准备回礼。 江知县明确说了,这是感谢他带平城百姓一起挣钱,所以他不用特意跑县衙回礼。 江知县说不用回礼,但哪能真的不回礼。 郑家的腊肉做好了,因为数量不多,所以郑家没有出售,全部留着自家吃。 郑家给他送了几十斤,他便给把这腊肉当做回礼,当然,还要加上他家的点心。 为了过年,他又做了好几种新点心,都是平城没有的,绝对拿得出手。 拜托小五将他的年礼带给江知县,临走之前,他又塞给小五一个红包和一份年礼。 小五兢兢业业搬运吃食,大冬天的除非下雪封路,不然不管多冷,每日都会过来。 他能靠着点心挣出如今的家业,小五功不可没。 小五万万没想到黎荞竟还会给他准备红包和年礼,抓着沉甸甸的钱袋子,抱着沉甸甸的点心匣子,他激动的眼睛都红了。 他在黎荞这里吃吃喝喝,这是多少人都羡慕的待遇,一点儿都不辛苦。 但黎荞竟是没忘了他,就凭这份心意,他这辈子都祝福黎荞永永远远发大财! 到了下午,家家户户都把年货准备好了。 按照惯例,腊月三十的下午是包饺子和闲玩的时间,黎荞家也是如此,今年他家人多,饺子得多包一些。 因为按照平城这边的习俗,大年初一是不能干活的,他们得包够今晚和明天早上所需的饺子。 饺子分为两种馅,一种是猪肉白菜的,一种是豆腐木耳胡萝卜的。 黎大山一边包饺子,一边和宋招娣、宋小草说话。 经过这几日的相处,他已经和宋招娣、宋小草混熟了,俩孩子也不像刚来时那般拘谨了。 “招娣,小草,要不你们俩跟着我学识字吧,我教学经验可丰富了,你们二山、小山表哥,现在已经认识十几个字了,全都是我教的!” “你们多学几个字,那小叔读书就没那么贵了。” 这段时日,他亲眼看黎荞在读书上花了上百两银子,他心疼的不得了。 眼下突然多了一个表妹一个表弟,他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分担黎荞的读书费用。 黎荞闻言忍不住笑:“招娣,小草,虽然你们大山表哥的水平不咋样,但也的确能教你们,你们若是想学,那过年这几日就跟着他学。” 宋招娣听了这话,立马点了点小脑袋:“好,我和弟弟学。” 她娘说了,一定要听四舅舅的话。 现在四舅舅让他们学,那一定要学。 于是,大年初一的下午,当庄文来找黎荞探讨学问时,被黎荞家浓郁的学习氛围给惊着了。 不仅宋招娣、宋小草、黎二山、黎小山、黎小兰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字,甚至黎春生家的黎夏和黎东也在拿着树枝写字。 当然,郑浅浅也在。 不过,郑浅浅和黎春桃凑在一起,拿着毛笔趴在饭桌上写大字。 至于黎荞,则是拿着一本字帖,正向陶竹传授他的练字心得。 他是初学者,陶竹也是初学者。 但他现在的写字水平比陶竹高一点儿,可以当一下陶竹的夫子。 初学者练习写字,不一定非得拿着毛笔临摹字帖,也可以先搞清楚字的结构,比如说陶这个字,是由“阝”和“匋”两部分组成。 写的时候,这两部分得写成一般大,要先写“阝”。 如这般搞清楚每个字的结构,下笔的时候心里就有成算。 “瞧见你家这场景,我这个当哥哥的实在是惭愧。” 庄文忍不住道。 他读了三十年书,但他庄家可从没有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黎荞闻言笑了笑:“我家是太穷了,大家为了分担我的读书费用,这才要识字的。” “你家现在可不穷了,是咱村首富。” “不不不,和文哥你家比起来,我家的底子太薄了,现在我家只有三亩田地呢。” 黎荞不认首富这称呼。 “就算现在不是,那今年肯定能是。瞧瞧咱村这个做粉条的氛围,你距离首富还远么?” 庄文笑道。 红薯作坊那边,一直到昨天下午六点才停工。 在红薯作坊里待了三个月的工人,终于能回家了。 但是,工人们不愿意多歇息,难得的挣钱机会,他们必须要抓住,所以从明日开始,红薯作坊又要开工了。 红薯作坊现在一日能做一千五百斤左右的粉条,一斤粉条若是按照五文钱算,那黎荞一日就能挣七千多文。 再加上他点心、烤肠的收入,一日就能挣二十多两银子,他距离首富还远么? 黎荞听着这话,心里的小算盘拨得噼里啪啦响。 的确,按照目前这个收入来说,他随便再搞点什么,那一年的收入就要超过一万两了。 而且,过了年,江知县的任期也快满了。 他必须得赶紧把这事办妥。 犹豫一番,又和陶竹商议一番,于是,大年初一这天晚上,当黎菽吃了晚饭准备带着宋招娣、宋小草回老房子那边时,黎荞叫住了她。 黎荞真的是不想和亲戚开这个口,毕竟商籍影响到下一代。 但交给其他人,他也的确是真放心不下。 而且黎菽目前属于无后,所以思来想去,他就找上黎菽了。 只要黎菽不再嫁人生子,那她即便是有宋招娣宋小草俩孩子,按照大盛律法,她依旧属于无后。 没有后人,那自然影响不到下一代。 再加上大盛不限制女子经商,女子可拥有自己的私产,因此一时间他真寻不到比黎菽更适合的人选了。 通过这几日的接触,他知道黎菽现在极其听他的话,一心为了他好,所以,他将商籍的坏处反反复复强调了多遍,好让黎菽回去后好好思考。 但黎菽听了他的话,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点头了。 “我就算是嫁人,那也不生孩子了。我年纪大了,而且有招娣和小草就够了。” “关系到你的生意,交给旁人我不放心,就交给我,我给你盯着。” 能真的给黎荞这个小弟做些什么,她太高兴了。 之前黎荞埋怨她害死了爹娘,其实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不仅害死了爹娘,还害得她小弟没人照顾了。 现在她能为她小弟做这么重要的事,她可太开心了。 黎荞必须把这事儿交给她!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