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院试的策论题 圣上的新文章-《独宠夫郎》


    第(2/3)页

    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庄文,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庄文与他探讨学问时,旁征博引,随随便便就能讲出一些相关的事儿。甭管这些事件有趣还是无趣,都比他干巴巴的埋头苦读强得多。

    而且,庄文讲话时不掉书袋,照顾他底子薄,引经据典时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

    庄文的确解了他不少疑惑,给他许多帮助,他今后真的会常常麻烦庄文的。

    从庄家出来,已经是傍晚了。

    村子里正是热闹的时候,在田地里干活的人都回了家,大家看到黎荞和陶竹,纷纷打招呼。

    还有人往他们手里塞还是青色的麦穗:“这个在火上烤一烤,可好吃了。”

    换做是从前,三柳村的人可不会干这种奢侈的事儿。

    小麦是珍贵的,哪能在小麦还没彻底成熟时就把麦穗摘下来呢,这不是妥妥败家嘛。

    但现在,去年冬天干了票大的,每家每户红薯+红薯作坊的工钱,最少也挣了二十多两银子。

    最疯狂的时候,红薯作坊一日能做一千五百斤粉条,黎荞占两成众人占八成,每个人一日就能拿一百文的工钱!

    去年冬天的这一票,直接把家家户户未来一二十年的银子给挣回来了,再加上今年冬天还能继续挣,那大家伙儿自然愿意奢侈一次。

    像是这种灌浆之后但麦粒还是青色的麦穗,烤出来之后带着浓浓的麦香,而且很劲道,味道特别好。

    黎荞接了这麦穗,笑着道谢。

    乡亲们给的不多,他也就顺手接过了。

    回到家,黎春桃正在做晚饭。

    本来他们已经吃腻鸡蛋灌饼了,但今日鸡蛋灌饼在庄文的院试中立下了小小功劳,那今晚就吃鸡蛋灌饼吧!

    当然,乡亲们给的麦穗也要烤了,黎荞是想吃烤麦穗所以才接过来的。

    饭桌上,黎大山一边啃鸡蛋灌饼一边道:“小叔,我发现考秀才还挺有用的,要不你从咱家的孩子里挑一挑,看谁能考科举。”

    考秀才好哇。

    不仅能将朝廷分给自己的田地免了赋税,还能免徭役,见了县太爷也不用下跪。

    而且,当了秀才之后,就不再是土地里刨食的泥腿子了,可以开私塾挣束脩。

    “你不是说要让你的孩子读书么?”黎荞问他。

    “我还没成亲,孩子没影呢。”

    黎大山摇头:“咱家现在不是有很多孩子嘛。”

    “那你觉得谁能静下心读书。”黎荞继续问他。

    “这……”

    黎大山顿住了。

    二山和小山,确确实实不是读书的料,他都教了大半年了,结果这两人目前认识的字还不足四十个。

    这两人加一起,还没能为他小叔剩下八十文钱!

    女孩儿和小哥儿不能科举,余下的便是他春生叔家的黎东。

    黎东比二山和小山强点儿,但也是个调皮的孩子,不像是能静下心读书的。

    至于黎大忠黎大诚家的孩子,现在年纪太小。

    额,家里整天热热闹闹的,结果现在仔细一扒拉,竟是找不到能考科举的人。

    要是小哥儿能科举就好了,黎夏和黎瑜安都是安静的性子,特别能坐得住。

    这才跟着他学了半年,两人一个认识二百多个字,一个认识一百多个字,当他和黎春桃忙不过来时,黎瑜安能帮他记账。

    可惜,在大盛,小哥儿不能参加科举。

    他皱眉:“难不成这份重担还真得落在我和浅哥儿身上?”

    “你先把浅哥儿娶回来再说。”黎荞瞪他:“这种话不要随意说,败坏浅哥儿的名声。”

    “好好好,我错了。”黎大山立马抽了自己嘴巴一下。

    唉。

    浅哥儿可真难追啊。

    他买东西,浅哥儿不收。

    他平常忙着做点心,也没空一直跟在浅哥儿屁股后转悠。

    不过,他两次惹浅哥儿生气,都是祸从口出,嗯……以后他在浅哥儿跟前少说话,如果必须要说话,那一定得配合着甜言蜜语,一定要避开他小叔攻略上所提到的种种雷点。

    黎大山的心思在郑浅浅身上,所以提起科举只是顺嘴,但村子里的其他人家看着庄家喜气洋洋的样子,再瞅瞅自家如今的家底,一颗心蠢蠢欲动。

    从前庄文考了三十年都没能考上秀才,三柳村的村人普遍认为秀才难考,比种庄稼难多了。

    另外还有原身这个负面例子,小时候挺聪明一娃,结果去县城读书没多久就学坏了。

    再加上家里也没钱,供不起读书人,所以从前三柳村的村人对读书没什么想法。

    但现在,他们有想法了。

    秀才的特权和举人老爷没法比,但若是和普通小百姓比起来,那还是令人非常眼热的。

    要不,就试试?

    就算考不上秀才,能认得几个字也好啊。

    没看黎荞家的学习氛围有多浓厚嘛,黎家人不指望那些孩子考科举,只是为了不当睁眼瞎,只是为了在生意上能帮黎荞的忙。

    如果他们的娃也识字,那将来黎荞家再招人时,肯定会优先选他们的娃。

    实在不行,也可以去县城找活儿。

    但三柳村这边没有私塾,不仅十里八村没有,连镇子上都没有。

    最近的私塾就在县城。

    若是在县城读书,那花销就大了,而且还容易学坏,从前的黎荞就是这么废掉的。

    于是,个别心思活泛的,在庄家宴请了全村人之后,便找上了庄丰收,问他能不能寻一个秀才在村子里开一间私塾。

    哪怕一年二两银子的束脩,那他们也是愿意给的。

    这几日村人刚把红薯种上,有去年那票大的做刺激,今年家家户户都种了不少红薯,种的多的高达五十亩。

    等到了冬天,那都是钱哇!

    因此不少人都愿意出二两银子的束脩。

    庄丰收没想到庄文考中秀才还有这效果,他又搞了个投票,让全村人自己决定。

    投票结果显示,全村有二十多户人家愿意出这个钱。

    这个比例其实很高了,全村也才一百来户呢。

    庄丰收就点了头。

    他会让庄文留意合适的夫子。

    庄文今后可以去县学读书,彻底打入了平城的秀才圈。

    想寻一个合适的夫子,对庄文来说不是难事。

    当然,私塾这件事在麦收跟前,是小事。

    眼下全村人最关心的便是麦收。

    去年黎荞做的麦镰,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受住了村人的各种考验,从上个月开始,就有人去县城铁匠铺打大镰刀做麦镰。

    如今麦收开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麦镰。

    不只是三柳村如此,朱家村,大河村等附近的村子也有不少人做了麦镰。

    这玩意儿的确好使,而且,还是黎荞整出来的。

    今后和黎荞搭话,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嘛。

    做麦镰的人多了,铁匠铺的生意就越来越好,当黎荞再为了绞肉器去铁匠铺买相关零件时,陈老汉大手一挥,只收原料费,给黎荞成本价。

    并且还表示从今往后只要黎荞来他这里做绞肉器,那他都给成本价。

    黎荞不缺这点小钱,但陈老汉愿意给成本价,他自然是笑眯眯的应下。

    麦收之后,天气彻底热了起来。

    村人养的鸡鸭也进入了下蛋高峰期。

    黎荞家一日能收购两三千枚鸡蛋鸭蛋,陶竹又招了几个人,专门腌鸡蛋和鸭蛋。

    但这么多鸡蛋和鸭蛋,只靠着腌制根本消耗不完。

    黎荞便开始钻研鸡蛋鸭蛋的吃法。

    去年冬天粉条最火的时候,王掌柜租用了望月楼对面的茶馆,还招了一波厨子和伙计,现在没粉条了,王掌柜自然就不租了。

    不过,这一波新招收的厨子和伙计,王掌柜并没有辞退。

    到了冬天就有粉条了,现在望月楼的生意好,伙计和厨子多些也没啥,他不差这点钱,所以不裁人。

    现在黎荞要消耗鸡蛋鸭蛋,就盯上了王掌柜,有店铺,还有人手,这太合适干这活儿了。

    夏天是吃烧烤的季节,他让望月楼上新一道炸煮鸡蛋,虽然不是烤的,但撒上烧烤料,味道可美了。

    除了炸煮鸡蛋之外,还有螺蛳粉里面的那种炸蛋,这种炸蛋不一定非得泡在螺蛳粉里的汤汁里。

    也可以泡在卤汁里。

    还有虎皮鸡蛋和卤蛋。

    ……

    望月楼出现了几道鸡蛋的新菜式,这些新菜式都和黎荞分成。另外,黎荞每日还给望月楼供应上千个鸡蛋,做鸡蛋菜式肯定需要用鸡蛋嘛。

    别看鸡蛋普通不显眼,但望月楼推出这些菜式后,反响很不错。

    不管是炸水煮蛋,还是卤蛋、卤炸蛋、虎皮鸡蛋,味道都挺好,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当成一盘菜,深受人们的喜爱。

    平城这座平平无奇的小城,在府城和周边几个县城已经打出了些许名气。

    哪怕现在没粉条了,但来平城的人并没有减少太多。

    没粉条,有点心和烤肠啊。

    而且望月楼的美食太多了,还经常上新,往往这种还没吃腻呢新的就端上来了。

    现在望月楼又推出了新美食,那绝对不能错过。

    这个夏天,养鸡鸭的农人靠着鸡蛋和鸭蛋,挣了一些小钱钱。

    黎荞也有钱钱入账。

    望月楼和食客也很满意。

    皆大欢喜。

    但黎荞也有不欢喜的时候。

    大夏天读书,这是件辛苦的事儿,开着窗户,滚滚热浪一个劲往屋子里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