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黎荞冷脸拒绝,赵掌柜一颗心登时七上八下,醉仙居背后的确有人,但如今这些人都跑来和黎荞拉关系了。 这叫他如何能心安。 出了黎荞的家门,坐上马车,他不由抬手抽了他自己一巴掌。 这一次真是他瞎了眼,竟没看出这黎荞能惊动圣上。 但很快他又忍不住叹气,别说是他了,整个县城,又有谁能想到黎荞能靠着吃食在圣上跟前挂上号呢。 唉! 赵掌柜忐忑不安的走了。 黎荞家的午饭也结束了。 黎荞该读书了。 为了下个月的县试,他拒了江知县、县丞等人的邀约,庄丰收自是不会占用黎荞的时间,也起身离开。 黎荞回后院读书。 陶竹也回了后院。 最近他家太热闹了,谁都无心做点心,不做点心,他的空闲时间就多了。 这次圣上赏赐了五十匹好料子,他想给黎荞做几套能出门会客的衣服。 此前让黎荞穿着棉布衣服接旨,他懊恼了许久,现在有料子了,而且黎荞也和江知县、县丞等人约好了,等考过县试再聚。 黎荞都答应人家了,他当然得赶紧做几套衣服出来。 夫夫两人一个待在书房,一个待在卧室,一忙活就是一个时辰。 三点多的时候,陶竹去了前院,打算冲一个核桃黑芝麻羹。 核桃补脑,黎荞每日都要大量用脑,得补一补。 前院依旧很热闹,门口有不少人在看大门上的御笔匾额。 黎大山、黎春桃、黎瑜宁、黎瑜安四人正忙着,他们四个会写字的,正在把旁人送来的各色礼品登记造册。 随着黎荞的出名,普通人家过来看匾额,瞧热闹。 一些家底不错的人家,比如说乡绅,则是送来了礼品,想和黎荞拉拉关系。 这些礼品,黎荞不可能全都拒了。 乡绅指的是那些有声望,有身份,有钱的一群人,像是中举但没有做官的举人,退休或者没退休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暂时待在平城的官员,还有大商人、宗族元老、有文化的地主等。 反正就是一群和普通小百姓不一样的人,是一群能在官府跟前说得上话的人。 这是一股很重要的势力,在前朝时,这股势力协助官府治理百姓,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 但前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将这股势力毁的七七八八,而且大盛建立之后,开国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不喜这些人,就给与村长一些权力,让知县越过这股势力与各个村的村长直接联系。 所以,在大盛,乡绅的影响力远不如前朝。 但是,乡绅这一阶层并没有彻底消失。 就像是江知县,他就聘请了几个举人、秀才帮他管理红薯作坊。 黎荞身在平城,不可能完全不和这些人来往,他又是考科举又是做生意的,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单独存在,是以,他没有将这些人送来的礼品全部拒掉,不太贵重的,他收下,等考了县试之后再一一回礼。 陶竹先是去看了黎大山四人一眼,看他们有条不紊的拆礼盒,登记,便抬步进了厨房。 厨房里,黎菽坐在炉子前也在做针线,她和俩孩子的衣服太少,此前只匆匆做了冬衣,眼下冬天快过去了,她便趁着这几日做春衣。 炉子上炖着红枣枸杞银耳汤,看陶竹过来,便道:“竹哥儿,汤炖好了,你什么时候喝?” 陶竹在补身子,每日都会喝一些汤汤水水。 炖汤汤水水的活计,原本是他自己做的,但他这几日忙着给黎荞做衣服,黎菽便将这活计接了过去。 “谢谢三姐。”陶竹道了谢,他不急着喝,他先给黎荞冲个芝麻核桃羹送过去。 核桃、黑芝麻、糯米粉都提前磨好的,拿热水冲一下,加点糖,那就能直接吃了。 炉子上一直烧着热水,他拎起铁壶,很快就冲了一碗出来。 把碗放到托盘上,他端着出了厨房,准备去后院。 刚走了两步,身后有人喊他:“竹哥儿!” 声音极其熟悉,是李瓶。 李瓶瞧见他端着托盘,立马对他摆了摆手:“你快给黎荞送去,然后过来,有大事!” “怎么了?” 陶竹惊讶,忙问道。 “也不是很大的事儿,你先给黎荞送过去。”李瓶催他先办正事儿,脸上还露出了她说八卦时惯有的兴奋。 陶竹见此明白了,这肯定是又有大八卦了。 他端着托盘去了后院书房,没有多停留,很快就回了前院。 进了厨房,黎菽将已经盛到碗里的红枣枸杞银耳汤递给他:“快喝,一会儿就凉了。” 现在还没出正月,天气冷呢。 陶竹点头,接过碗坐在小饭桌旁,好奇的看着李瓶:“嫂子,到底是什么事儿?” 小饭桌上摆放着瓜子、炒花生等零食,李瓶已经磕上瓜子了,闻言立马把手中的瓜子放到小饭桌上,拍着大腿激动道:“是大忠和韩小雁!” “你知道韩小雁多疯吗?她刚才竟然拦了一辆贵人的马车撒泼!” 随着黎荞的出名,黎家人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特别是黎大忠,更是无数人眼中的香饽饽。 众人也不在乎此时黎大忠有没有休了韩小雁,纷纷上门说媒,他们不介意他们家的姑娘或者是小哥儿嫁过来当平妻,他们真的不介意,他们只是想搭上黎荞这艘大船。 更何况,黎大忠本人也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踏实能干,没什么花花肠子。 这是标准的好男人呐! 黎大忠这般抢手,被赶回娘家的韩小雁坐不住了。 她主动回来求和,现在黎荞牛逼了,她不敢招惹了,她愿意去给黎荞认错,然后和黎大忠好好过日子。 但黎大忠一眼便瞧出她是想从黎荞手里要好处,哪里肯让她去见黎荞,黎大忠不肯和她去见黎荞,她就觉得黎大忠是有了新欢。 至于问黎荞要好处一事,她都认错了,那黎大忠和黎荞恢复堂兄弟关系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既然关系恢复,那黎荞肯定要给她家好处啊! 黎大忠自然是没有新欢的,他只是不想再给黎荞添麻烦,他家靠着粉条今年也挣了不少银子了,何必老是盯着黎荞不放? 只要韩小雁还惦记着向黎荞要好处,那这日子就不能好好过下去。 但韩小雁不这么认为,韩小雁觉得黎大忠是有了新欢,尽管黎大忠每日都在拒绝登门说亲的人,但韩小雁却觉得他是在演戏。 所以最近黎大忠家天天吵闹,没有一日停歇。 刚才,韩小雁又和黎大忠吵了起来,黎大忠如同之前那般,扯着她要把她送回娘家,结果走到村口时,她不知道怎么想的,竟是突然挣脱开黎大忠,拦住了一辆崭新又漂亮的马车。 她冲过去一把推开了马车的车门。 见里面是两个漂亮的小哥儿,她顿时嚷嚷了起来,说黎大忠是负心汉,要抛妻弃子,不仅勾搭了这十里八村的漂亮姑娘、小哥,更是和马车里那个年长一点儿的小哥有染! 一个乡下汉子,仗着有黎荞这个堂弟在,竟是连富贵人家的小哥都敢勾搭了,不要脸! 韩小雁这一嚷嚷,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当时他们就在村口,而村口因为有了个茶摊所以人很多,于是,这事儿就大了。 恰好庄丰收在,庄丰收先是让人将韩小雁的嘴巴堵上,又拿绳子捆起来,然后便给马车里的两位小哥儿赔罪。 两位小哥儿,年轻一点儿的气得让随身的丫鬟去打韩小雁。 年长一点儿的倒是淡定,想让庄丰收公开审问韩小雁,他想搞清楚韩小雁发疯的缘由。 李瓶知道此事之后,立马就来找陶竹了。 韩小雁越来越疯癫了,再这样下去,说不定黎大忠真休了她。 但这么一来,黎大忠怕是真的要背上一个负心汉的名声了。 “大忠可真不容易啊!”李瓶感叹。 陶竹:“……” 他皱了皱眉,问:“那两位小哥儿是什么身份?她可别惹了咱们惹不起的贵人。” “问清楚了,一位是县学白教谕家的大公子,一位是县学沈学正家的小公子。” 李瓶道。 庄文就在县学读书,庄丰收知道两人身份之后,立马就开始拉关系,那位沈公子这才稍稍消了气。 “竟是这两位么?” 陶竹惊讶。 那日赵存三人前来宣旨,白教谕和沈学正也来了。 这两位大人近日要办诗会,不是以县学的名义,而是他们私人想组织一批学子互相探讨学习,所以想邀请黎荞参加。 但黎荞以尚未读熟四书五经为由给拒了。 两位大人挺遗憾,表示若黎荞想参加,那等考了县试之后,他们可以再举办一场诗会。 陶竹还记得黎荞当时只能微笑摇头的模样,他知道黎荞诗词一般,难得也有黎荞尴尬的时刻,是以他把这两位大人的身份记的很清楚。 而且,他也听黎荞讲过白教谕和白柚的八卦,当然,第一手消息来自庄文。 陶竹还是去了后院,把此事告诉给了黎荞。 黎荞惊讶之后便与他一起去了村口,这两位公子明显是来他家的,眼下出了事,他身为主人家不可能不露面。 他们夫夫到村口时,庄丰收的审问恰好结束。 原本韩小雁不想招的,但庄丰收直接说韩小雁是在靠装疯卖掉粉条方子,他要抓韩小雁一家去坐牢。 这一通吓唬下来,韩小雁害怕了,便把她今日发疯的缘由说了。 她今日突然发疯,是为了将黎大忠的身价给打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