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完了黎荞的文章, 江知县心里升起了一点佩服。 题目中所提到的那个地方临海,与平城这边是完全不同的地形,但黎荞一个从未离开过平城的农家学子, 只靠着圣上小作文和平日里看杂书所得来的知识积累,竟是给出了几个挣钱的小妙招。 圣上小作文中提到当地山多,耕地少,只靠着种地百姓吃不饱,百姓得从海里捞取鱼虾海带等为食。 于是, 黎荞便写到可以把海带加工一下,做成麻辣海带卖给富人。 当地百姓虽穷, 但当地肯定有富人。 只要麻辣海带做的足够好吃, 那富人肯定会掏钱购买。 这么一来,当地官府就能搞到小钱钱了。 除了麻辣海带,还可以做麻辣小鱼仔, 烤鱼, 鱼火锅,鱼豆腐, 海苔肉松卷等,总之,他可以给当地官府搞来银子。 有了银子, 那思路就可以打开了。战前、战中、战后各个方方面面, 只要有钱, 那都可以安排的很完善。 不过,剿匪不是纸上谈兵, 是需要真刀真枪去杀人的, 因此黎荞还写了一点点关于练兵的内容。 什么平日里让士兵负重跑步练习耐力体力, 制定奖惩措施, 提高抚恤金等,都很浅显。 但也足够甩开其他考生了。 这篇文章没有写如何让当地百姓致富,只写了如何为当地官府搞钱,好让当地官府有粮有武器有兵。 这就足够了。 很切题。 江知县捋着胡须,盯着黎荞这篇文章,当真是越看越满意。 虽然他没有尝过黎荞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些吃食,但黎荞既然这般写了,那肯定能搞出来。 在吃食这块,他对黎荞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 若是他在二十岁的年纪遇见这样的题目,那他答的肯定不如黎荞答的好。 再看黎荞的其他试卷,墨义和帖经都答的没有错漏,可见是下了苦功。 至于诗词,虽然只有匠气没有灵气,但也够得上考生的平均水平。 江知县心中有了底。 且说黎荞,去过白家之后,他对白柚的防备少了些许。 白教谕提及白柚,言辞间全是管教无方,家门不幸,白教谕觉得白柚的前夫哪怕是死了,白柚也应该待在前夫家里好好当寡夫郎,而不是跑回娘家天天闹的一家子不得安宁。 听着这种调调,黎荞对白柚多了一丝同情。 白柚没让夫家满意,这怎么能全是白柚的错。 就算全是白柚的错,那白柚就不能再嫁了吗? 白柚今年才二十三岁,只比陶竹大一岁,这年纪搁他上辈子大学刚毕业。 大学刚毕业就得守一辈子寡,太残忍了。 而且,这还是亲爹的话! 怪不得白柚只是匆匆打探了一下便想要嫁给黎大忠,这个家太令人窒息,换做是他,他一天都待不下去。 不过,白教谕身为县学的教谕,等于是平城的教育局局长,黎荞觉得他将来肯定能进县学读书,因此,虽然不赞同白教谕的这种观点,但黎荞并没有反驳,只是笑眯眯的转移话题。 回到村子后,他没有特意去寻黎大忠,等黎大忠带着泥瓦匠来他家看房子时,他提了几句白教谕对白柚的态度。 黎大忠听了,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白柚向他哭诉时,只笼统的说他和白家人不合,此时,从黎荞这里知道白柚与白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不合,他对白柚不由多了一丝心疼。 看着娇娇软软一副生在福窝里的模样,结果在白家和亡夫家竟是受这么多委屈吗? 这几次与他相处时,白柚总是笑着,在那张笑脸下,原来藏着无数的眼泪吗…… 黎荞除了到白家、沈家做客,还约了县丞、县尉、以及其他的官吏、举人到望月楼饮酒小聚。 县太爷是三年一调任,但县丞、县尉、主簿等官吏都是平城本地人,江知县会被调走,但这些人不会,所以黎荞有必要和这些人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 这些人与江知县来往密切,虽然县试结果未出,江知县也未透露出什么口风,但当他们在江知县跟前提到黎荞时,江知县是笑的。 从这一细节便可得知,这次的县试,黎荞必过。 这些人和黎荞小聚时,暗暗的将此结果透露给黎荞。 黎荞不惊不喜,只是回道:以放榜的结果为准。 转眼,距离放榜只剩下两日的时间,黎荞终于把前段时间积累的社交账给清完了。 在这期间,他买了二百亩地。 三柳村属于朝廷的荒地没剩下多少,但是,若是从整个三里镇去寻,那还是有一些荒地的。 实地考察了之后,他和陶竹抱着装有银票的钱箱子去了县衙,把钱箱子里的银票花完,他和陶竹拿到了几张田契。 田契上写的是他和陶竹的名字,都是上等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庄稼亩产量较高。 马上就是春耕,这么多田地要么佃出去,要么雇人耕种。 佃出去比较省心,只需要在春收、秋收后等着收租子就成了。 但黎荞活了两辈子,刚成为小地主,正是新鲜的时候,他不想佃出去。 可若是雇人耕种,那必须得寻个工头当监工,还得负责招人、发工钱等活计。 这个活儿该交给谁? 黎荞扒拉一下自家人,拿不定主意,便干脆挨个询问他们的意见。 自家人,明算账,若是当了这工头,那今后就专门负责这二百亩田地的耕种。 像是种子,施肥,灌溉,收获,全都要负责。 因为肩膀上的责任重,相应的工钱也高,一个月八两银子,逢年过节还有红包。 一个月八两银子,看着很高,但是,现在三柳村富裕啦。 像是韩小雁,在红薯作坊忙活一个冬天就能挣三十两银子,而且,现在红薯作坊也未停工,还能再做一个月的粉条。 所以,如果按照去年的情况算,红薯作坊一年运转五个月,一天挣三百文,一个月能得九两银子,五个月就是四十五两银子。 这四十五两银子平均到一年十二个月,那一个月是将近四两银子。 若是当了他的工头,那就不能再进红薯作坊干活,也没时间去干自家田地里的活儿。 因此,他一个月给八两银子的工钱,其实不算高。 黎稻肯定想干这个活儿,但黎大忠直接给否了。 工头要给长工、短工结算工钱,还涉及到了买种子、粪肥等,因此工头是要掌控钱的,就黎稻那性子,绝对会私吞,可不能让黎稻当这工头。 于是,黎大忠和黎稻、赵二妞又大吵了一架。 黎大忠跟从前一般,顶住压力,只把黎稻、赵二妞锁在自家,没让他们去找黎荞闹。 白柚听说了此事,趁着来三柳村为新房子选址——他要盖的院子太大,得另选宅基地,他向黎大忠提议道:“我有不少田产,要不,让你爹去我的庄子上当工头?” 此时,他和黎大忠站在距离黎荞家南边不远处的空地上,黎大忠听他这话,赶紧摆手:“不用不用。” “就我爹那性子,不能惯着,不然肯定会越来越过分。” 他原本就不怎么敢看白柚的脸,此时提及家丑,他更是低着头盯着地上已经有他脚脖子高的野草,很不好意思。 但突然,他心里一慌,就他爹娘的极品程度,跟白柚的前公婆没啥区别。 怕白柚担心,他立马抬头,盯着白柚急急的道:“若我爹娘找你要钱,你千万别给,你让他们来找我,有什么事你尽管往我身上推,你别和他们置气,不然气着的是你自己。” 白柚:“……” 他望着黎大忠脸上的焦急,有些愣。 他还没过门,就开始站在他这边了? 咬了咬唇,他眼眶里升起了一层水雾。 黎大忠顿时慌了,下意识的伸了伸手,想为他擦泪,但觉得不妥,忙又把手放下,急的抓耳挠腮:“我说错话了吗?我是大老粗,说话不过脑子,要是哪里惹你不高兴,你只管骂我,打我也成,千万别憋在心里。” 白柚看他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眼眶里的水雾更多,但嘴角却是翘了起来:“我是高兴。第一次有人这样和我说话,让我只管找他。” “你真好。” 黎大忠:“……” 看着白柚盛着泪珠但弯成月牙的眸子,他不由屏了下呼吸。 心脏麻麻的。 说不上是在心疼白柚,还是在因为白柚夸了他而高兴,亦或者是两者都有。 挠了挠头,他不好意思的垂下眼。 黎荞家。 陶竹趴在卧室的书桌上算账。 刚才黎谷和黎二山过来,把二百亩地所需要的麦种、人工费列了出来,他要把这部分的银钱算出来给这两人。 经过商议,工头这个活儿落在了黎谷和黎二山身上。 黎谷是长辈,且是个种庄稼的老把势,把工头这活儿交给他,陶竹和黎荞都很放心。 至于黎二山,他今年已经十六岁,只认得几十个字,书是读不成了,而麦芽糖生意将来是要留给黎大山的,于是黎荞便给他安排个活计,让他当黎谷的助手,跟着黎谷学做事。 这二百亩田地是黎荞和陶竹两人的根儿,哪怕两人将来不在三柳村了,那这二百亩地依旧是他们俩的,得有人照看。 因此,黎荞便安排给了黎二山。 陶竹正提笔算的认真,外面传来黎荞的声音:“竹哥儿,大忠哥和白柚来了。” 黎荞原本在前院摆弄龙骨水车,看到黎大忠和白柚来了,便来后院喊人。 陶竹闻言放下了手里的毛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