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庆祝 前往府城-《独宠夫郎》


    第(1/3)页

    过了县试,  这其实不值得衙役专门往三柳村跑一趟报喜,毕竟连考上秀才都没有这个硬性规定。

    愿不愿意报喜,全看衙役自己。

    但案首这个荣誉不一般,  再加上黎荞身份特殊,是以,那几个衙役先是笑着向黎荞道了恭喜,然后便说要去三柳村报喜。

    黎荞见状,笑眯眯的塞给他们十两银子,  让他们先行一步。

    至于他和陶竹,则是要去拜谢江知县。

    江知县不但不畏谣言,  还强有力的击溃谣言,  黎荞佩服。

    黎荞陶竹向孟月、徐瑛沈画、王掌柜、庄文夫妇道别,然后赶着牛车去茶叶铺买了点上等茶叶。

    为防止被人扣上一个行贿的帽子,他们只买了茶叶。

    到了县衙,  江知县在大堂一旁的议事厅接待了他们夫夫。

    黎荞先是向江知县道谢,  将他点为案首,这等于是保送他必中秀才。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  府试、院试的批卷人不会打知县的脸,会看在知县的面子上让案首顺利通过府试、院试。

    这是大恩,必须得道谢。

    当然,  这种潜规则黎荞不可能明晃晃的点出来,  因此他只提到了知遇之恩、澄清谣言这两项。

    江知县捋了把胡须,  看黎荞愈发满意。

    很好,甭管是得了圣上嘉奖,  还是此时成为案首,  亦或者是身处谣言的旋涡中,  始终不骄不躁,  谨言慎行。

    年轻人心态很稳啊。

    “你诗词虽然差些,但文章做的好。圣上曾言,诗词乃鲜花,务实的文章是骨架,大盛可以没有鲜花,但不能没有骨架,是以,你这个案首名正言顺。”

    “……原来如此。”

    黎荞恍然。

    “但是,案首是荣誉,也是压力,小黎啊,你在府试、院试中也要大放光彩,这么多人盯着呢。”

    江知县又道。

    黎荞代表着他的眼光和脸面,接下来黎荞要去府城参加府试,这是和整个府的考生比试。

    黎荞不能只在平城绽放光彩,离了平城和其他县城的考生对打,那也要一枝独秀,亮瞎其他县城考生的眼。

    可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黎荞听得此话,心里不由苦笑,看吧,压力果然来了。

    这个案首,烫手。

    “咱们的知府大人一向求实务实,急圣上所急,想圣上所想,这不,因为咱们的红薯作坊大成功,于是知府大人想让隔壁沛水县借鉴咱们的经验做粉条,让沛水县的农人也富裕起来。”

    谈完科举,江知县又说起了粉条一事。

    眼下,他靠着粉条连级跳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儿,知府身为一府长官,自然也想攒攒升官的政绩。

    “去年本官提前给府城的大小商贩通了气,因此咱们做的粉条虽多,但销路不愁。”

    一万万斤粉条,绝大部分流入到了府城的大小商贩手里。

    还有一些流入到了周边几个县城的商贩手里,这部分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平城隶属于河西府,河西府隶属于原河省。

    府城的大商贩将粉条运送到外省,或北上,或南下,反正粉条能长期保存,受得住长途奔波。

    府城的小商贩,将粉条运往原河省的其他几个府。

    所以,靠着府城的大小商贩,可以将这一万万斤粉条消耗完毕。

    但若是再来一个县城,那就不一定了。

    大小商贩是有限的,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粉条又很重,而且粉条也不是没有保质期的,最好是当年制作当年食用。

    若是沛水县如平城这般也搞红薯大疯狂,万一河西府的商贩无法及时的将今年制作的粉条运送到外地,那粉条就要积压在红薯作坊了。

    这怎么能成呢。

    这绝对不成。粉条必须快速变现,红薯作坊必须每隔十日便给工人结算一次工钱。

    江知县自己没什么人脉,知府大人人脉也不广,一时间不能为粉条找到靠谱的销售渠道。

    因此,江知县挺直腰杆,不肯退让。

    江知县愿意为知府大人攒政绩,但这不能影响到他的政绩,不能影响平城粉条的销售。

    若是搁从前,江知县肯定不敢反驳知府大人的决定,但如今平城的粉条是圣上特意派人调查过的,是跳出谷贱伤农,米贵伤民怪圈的证物。

    若是因为沛水县影响到平城粉条的销售,那是又跳回谷贱伤农,米贵伤民这个怪圈了。

    知府大人也不想打圣上的脸,他和江知县商议了一番,决定今年先不让沛水县的农人多种红薯,而是先看一看粉条的销售情况。

    若是粉条销售的不错,那就让沛水县种了红薯的农人做淀粉。

    若是粉条销售的火爆,那就让河西府其他几个县的农人都做淀粉。

    反正农人每年都要种红薯,再加上红薯产量高,所以整个河西府最不缺的杂粮便是红薯。

    只要粉条的销售情况喜人,那河西府的几个县城都有红薯顶上。

    但不管如何,不会影响黎荞的利益。

    知府大人给了黎荞保证,只要是在河西府范围内,每生产一斤粉条,那黎荞就可以拿半成的盈利。

    只要知府大人还在河西府,这一点儿便永远不会变。

    这也是江知县啰嗦这么多的重点,甭管他与知府大人如何安排,反正少不了黎荞的这半成盈利,黎荞尽管放心。

    黎荞听罢这一番话,心里头第无数次的感慨,是世外桃源吧?这大盛就是世外桃源吧。

    他现在好似抱着金砖在闹市闲逛的三岁幼儿,可竟然无人觊觎,他能把这金砖牢牢的抱在怀里。

    这叫他怎么不对这个世外桃源生出保护欲呢。

    想为这世外桃源添砖加瓦啊!

    说完粉条的事,江知县打发黎荞陶竹二人离去。

    不过,黎荞和陶竹走到议事厅门口时,江知县忽然对黎荞道:“马上就是府试,外县人才济济,你不能掉以轻心。”

    “诗词是你的弱项,短时间内提高不了,你不如狠抓文章。”

    “知府大人,也是一位想让百姓富裕起来的好官呐。”

    知府大人是府试、院试的主考官,也是批卷人。

    黎荞顿住脚步,朝着江知县深深作了一揖。

    江知县不仅保送,还要再强调,这份恩情他永远铭记。

    从县衙出来,陶竹明显松了口气,他笑盈盈的看着黎荞:“黎案首,接下来咱们去哪儿?”

    黎荞望着他的笑,也笑了起来:“回家。”

    “不在县城逛一逛?”陶竹有些惊讶。

    “不逛了,几位衙役大哥还在村子里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