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回村 庆祝。可能有些过于黏糊,慎入-《独宠夫郎》


    第(1/3)页

    赵有志对黎荞是真的满意,  眼下黎荞影响了这么多考生,等这些考生考中进士进入工部之后,那他就不用再安排人从头教起,  他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新人。

    工部掌管各种工程,涉及到专业技术,虽然真正干活的是工匠,但工部的官员也得略懂一些技术,因此,  他极为厌烦什么都不懂的生瓜蛋子。

    眼下圣上出题逼着考生在读书时就掌握各项基本常识,黎荞也写出范文让天下考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挺好。

    再看黎荞本人,  不骄傲,不狂妄,不谄媚,  瞧着文文静静秀气乖巧,  当真是挑不出……额,除了对他夫郎疼宠到夸张之外,  当真是挑不出一点儿错。

    不过,听张知府说,他夫郎对他有救命之恩,  且与他一起打拼出了如今的家业,  是以他才对他的夫郎如此在乎,  走到哪儿都要带着。

    圣上曾言,知道感恩,  这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  黎荞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疼宠夫郎的行径虽有些夸张,  但也情有可原。

    综合来看,黎荞这位后生着实不错。

    可是,在他来原河省前,圣上并未对他提起过黎荞。

    圣上虽然肯定了黎荞的粉条,也愿意保他终身富裕,但也仅仅如此。

    这般想着,赵有志不免生出了惜才之心。

    京城水深,而黎荞只是无根的浮萍呐。

    于是,讲完治理黄河一事之后,他询问黎荞何时动身进京。

    “回大人的话,若无意外,应是九月底出发。”黎荞恭声回道。

    “嗯,不算晚。”赵有志捋了下胡须,又道:“那本官给你讲一讲朝中的大致局势。”

    黎荞闻言一愣,随后忙起身作揖:“学生不胜感激。”

    陶竹赶紧也跟着起身。

    赵有志摆了摆手:“这不算什么,很多人都知道,你虽在圣上跟前挂了名,但京城最不缺的便是达官贵人,你到京城之后要谨小慎微,别惹了贵人还不自知。”

    “谨记大人教诲。”黎荞心中一凛。

    这是明确告诉他,他底子薄根基弱,除了在圣上跟前挂名,他一无所有。

    “朝中大臣,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赵有志开始科□□城的局势。

    大盛建立前有一段长达三十年的战乱,在这场战乱中,辉煌了近千年的门阀士族被杀了个七七八八,再无力掌控朝政。

    大盛建立后,太上皇又杀了一批苟延残喘的世家,于是世家大族彻底完蛋。

    如今朝中的大臣,除了当年跟随太上皇打天下的功臣极其子孙,余下的就是科举选出来的人才。

    因此,朝中大臣要么是贵一代,要么是贵二代,根基都不算厚,无法跟从前的大世家比。

    但是,盛平帝盛鸿生有七子,大皇子乃先皇后所生,是嫡长子,可惜自小体弱,而且幼年时从马上摔下来断了一条腿,所以大皇子虽是嫡长子,但登基无望。

    余下的几位皇子,三皇子乃当今皇后所出,如今在吏部任职,五皇子是董贵妃所出,如今在户部任职,两位皇子有靠山,手里也握有部分实权,因此虽然圣上登基没几年,但朝中不少大臣已经隐隐站了队。

    不过,还是有不少中立派。

    圣上年富力强春秋鼎盛,此时站队太急了些。

    ……

    黎荞和陶竹从贡院出来时,已经是中午,贡院距离他们租住的房子挺近,两人打算步行回去。

    但走了没几步,便看到黎春生黎二山黎夏以及庄家人徐家人孟月都站在贡院大门不远处。

    一群人瞧见他和陶竹,立马招手打招呼,朝着他们走了过来。

    “咱们下馆子去。”黎荞瞧着众人脸上的关切,笑眯眯的道。

    他的笑容,让众人的心都放回了肚子里。

    “你卷子答的那么好,赵大人见你肯定是好事。”徐瑛道。

    “就是就是,走走走,咱们去庆祝,咱们四个人都中了举,天大的喜事啊!”庄文笑哈哈的道。

    “没错,是得庆祝。”黎荞招呼众人先回去取牛车,然后下馆子。

    今日放榜,新科举子纷纷下馆子庆贺,因此城中的酒楼很是热闹,凡是叫得上号的,都是爆满。

    但黎荞一行人和他们错开了,等黎荞一群人赶到首府最大的酒楼不夜楼时,正好有位置。

    而且,不夜楼的掌柜认出他了,非得给他免单。

    黎荞不差这点钱,自是拒了,一帮人热热闹闹坐了三个包厢,吃吃喝喝一直到傍晚才尽兴离开。

    回到租住的院子,有不少人登门。

    不仅有房东,还有附近的人家,都过来送东西庆贺。

    这些人知道他的脾气,没送贵重的,送的是瓜果点心。

    翌日是鹿鸣宴,这是科举考试的习俗,主考官和张知府宴请新科举人。

    鹿鸣宴之后,更多的人登门,不仅有首府的大商人,还有一些品级不高的小官。

    这些都是人情世故,但黎荞暂时将这些都推了,他和陶竹带着鸭货和点心去拜访赵大人,感谢赵大人的提点。

    除了赵大人,他还去拜访了张知府,等见过这些大官了,这才开始招待登门拜访的人。

    这一通忙活,等结束已经是五日后了。

    他和陶竹收拾东西,准备回三柳村。

    回到三柳村就已经是九月初了,在三柳村庆祝一下,立马就得动身进京了,时间太紧,他不能在首府耗时间。

    中了举的人不一定非得去参加明年二月的会试,这全看举子个人意愿。

    庄文、孟月、徐瑛三人很犹豫。

    他们根基太浅,特别是孟月,他觉得他此次能考中举人,纯粹是上辈子积德了。

    若是去参加会试,那绝对要落榜。

    可是,他和黎荞一起参加的这四次考试,他全都过了,他沾到黎荞的好运了。

    若是他不参加明年的会试,那等他自己考的时候,他肯定沾不到黎荞的好运。

    ……

    头痛!

    庄文和徐瑛也是这般想法,他们和黎荞一起考试能沾黎荞的好运,可他们学识浅薄,而会试是全国性的考试,省考的乡试他们都成绩平平,那国考的会试,十有八九得落榜。

    就算是不落榜,那也是吊车尾。

    可吊车尾的话,那就太不甘心了。

    因为一旦考中,得了个同进士出身,那这辈子就不能再考科举了。

    同进士出身也能授官,但是,大盛建立几十年了,三年一殿试,每次殿试三甲人数都有二百多人,因此,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不缺官了。

    所以,如果运气好的话,那可以混个七品官八品官当当,若是运气不好,那就只能等候补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