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在城南平民区买了个大宅子,至于人手,征询过盛鸿,盛鸿让他随意,于是他就公开招聘。 凡是识字的,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甭管男、女、哥儿,都可以报名。 在学习期间,他黎荞包吃住。 每个月还给发一百文的月钱。 但是,学成之后,必须得先给黎家干五年活。 当然,这期间也是有工钱的,工钱按照市面价格给。 这个招聘广告贴出来后,立马在盛京引起了一波讨论,黎大人要培训一批大夫? 不过,当学徒的话,只有学徒乖乖听师父话的份,甚至说,得给师父塞银子尽力侍奉。 可到了黎大人这里,不仅包吃住,每个月还给月钱? 学成之后,还不用担心失业,可直接在黎家干活? 妈呀,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报名,必须报名! 这可比去黎家铺子当伙计更容易接近黎大人啊! 若成了黎大人家的府医,那是要直接住在黎府的,这多近的距离啊!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可是接近黎大人最好的机会! 当天就有很多人报名,八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且识字不限性别,在这个范围内,盛京有不少人。 黎荞从太医院讨了两位御医当夫子,他和这两位御医一起面试了三日,最终敲定了二百人。 这个人数不算小,因此他又找上了盛鸿,他想办一个专门教授医术的学馆。 学馆? 盛鸿不解。 “黎爱卿呐,你这是要搞大动作啊。” “微臣也没想到报名的人竟有那么多,而且不少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一个个睁着大眼睛期盼的看着微臣,那小眼神让微臣难以拒绝。” “所以微臣一不留神就收下了这么多人。不过,微臣已经为这些人想好了去处,出师之后可以让他们去善堂,您可以让这批人定期下乡义诊。” 黎荞先是做出为难的模样,然后又不慌不忙的给出了解决办法。 “义诊?” 盛鸿听见这两个字,顿时来了几分兴趣:“你自己花银子培养出来的人,你要放在善堂让这些人去义诊?” “不管是培养这批人还是义诊,都花费不了多少银子。” “微臣能攒下这小小家业,更多的是因为您给了微臣一个能安心挣家业的太平盛世,而且您平日里对微臣也多有庇护。您的恩德,微臣永记在心,为善堂花点银子,这是微臣心甘情愿的。” 黎荞眸子望着盛鸿,俊脸上布满发自内心的感激。 盛鸿听见此话,顿时浑身舒坦。 可不是。 百姓能安居乐业,他这个皇帝付出良多啊。 黎爱卿知道感恩,要回报他,很好。 而且,瞧瞧黎爱卿这崇敬、孺慕的眼神,他以个人魅力折服黎爱卿,让黎爱卿心甘情愿的为百姓付出,他这个皇帝做的挺成功的。 “那你就办一个学馆吧。”他大手一挥,高高兴兴的准了。 盛鸿准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十一月底的时候,学馆开了起来,就在城南,黎荞又买了三个宅子,两个用来给这批学生住宿,一个用来教学。 马上要腊月了,这一年又要过去了。 天气很冷,除了未入冬时下的那一场雪,这两个月来没下过雪。 瑞雪兆丰年,没有雪,那百姓就得自己灌溉田地了。 黎荞可以让人在自家庄子上多打水井,但他不好对盛鸿提建议。 他没有合理的理由。 他又不懂气象。 想要临时抱佛脚,那也得寻个说得过去的由头。 善堂那边,第一波发放棉衣活动结束之后,善堂步入了正轨。 每日前去善堂捐东西的、卖棉衣的人少了许多,陶竹不必日日都去善堂。 他得了空,还是会去接黎荞下班。 这日,他跟往常一般,又去接黎荞回家。 在内城门口等了片刻,黎荞和辛知一起出来了。 辛知和黎瑜安的进展挺好的,在外人看来处处不搭、天差地别的两人,竟是有不少话说。 黎瑜安到了三柳村之后,立马成为黎荞的童工,每日都要干活。 因为去三柳村的商贩多,所以黎瑜安哪怕天天待在家里做点心,日常也能见着不少人,听见不少事。 乡下的那些八卦,狗血,还一波三折,其实挺能勾起人的兴致的。 黎瑜安将这些年所听所见讲给辛知这位贵公子听,辛知听的津津有味。 任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两人之间,竟是黎瑜安说的多,而辛知处在一个倾听的位置上。 对此,陶竹和黎荞都是满意的。 他们夫夫当初怕这两人身份差距大黎瑜安会自卑,会被辛知拿捏,可谁知竟是这样的发展。 于是他们夫夫看辛知的眼神和对辛知的态度都和善了许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