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种人家,如何能托付终身? 不找勋贵、官员,那就是富商,可富商人家的少爷,能洁身自好且有能力人品不错的,那也是凤毛麟角。 至少目前还没出现在他眼前。 总不能真的让这两孩子嫁入寻常百姓家吧? “凡是登门的,我都让人悄悄打探了,结果都不尽人意。自古便是男子好娶亲,女子、哥儿想寻良人,太难了。” 陶竹说着,水眸上下打量了黎荞一遍,带着几分犹豫的道:“要不,给她们俩寻家境一般的秀才或者是举人?” 虽是普通人家,但至少是个潜力股。 黎荞被陶竹打量的视线逗笑,他将手中的奶茶碗放下,笑眯眯的伸出手圈住了陶竹的腰:“像我这样的好男人,整个大盛唯我一人。” “我知道你好,但像是孟月、徐瑛这样的,也可以。” “徐瑛这样的可不好找,当初他害得画哥儿难过许久,咱们想给画哥儿寻一个胜过他的青年才俊,结果整个河西府都寻不出来。” “至于孟月,贫时坦荡不媚上,为官之后依旧坚守本心,还重情重义,痴情专一,也有主见,这个年纪不成婚依旧能挡住家人的念叨。” “孟月这种书生也少有。” 陶竹:“……那咱们怎么办?” “这种事虽不能强求,但我托人给她们留意一下。” 实在不行,那就如同黎春桃那般,寻两个潜力不错的秀才郎。 只要他官职够大,那不怕将来秀才郎翻脸。 除了秀才郎,还有新科进士。 一些书生会专注读书,等考取功名之后再成家,辛知便是如此。 所以,他或许可以从举人里面捡漏。 黎荞心中有了主意,等下午时辛知送黎瑜安回府,他和辛知提起了此事。 辛知之前是在国子监读书,而且辛知一直待在翰林院,认识的未婚举人、秀才比他要多很多。 辛知拍着心口,爽快的应下此事。 顺带还给他说了一下辛家老家那边的水井、沟渠情况。 辛知是个行动派,上次小瑜安说黎菽曾经因为挑水灌溉而磨破肩膀,他当日回家之后,立马就给他爷爷和父亲说起了要在自家田地里多挖井、多修沟渠的事儿。 当年大皇子摔断腿时,盛钧询问在场几人,想知道现场的真实情况,武安侯怕得罪彭皇后,没有说出真相。 盛钧因此厌了辛家。 这一念之差,让武安侯多年来颇受煎熬。 早日后果这般严重,他当年肯定实话实说。 但他不可能再改口,于是他只能把精力放在子孙身上,辛家难得出了个聪明伶俐的辛知,而且辛知考举人时距离大皇子之事也足够久远,因此,辛知成了整个辛家的希望。 只是,辛家把辛知保护的太好,以至于辛知在会试时竟写出了给全部官员降俸的“妙招”,这可把武安侯气的眼前发黑,差点儿晕倒。 好在圣上没计较。 而且这事儿也没走露风声百官不知道,但武安侯对辛知这个小孙子死了大半的心。 自家小孙子没有什么心机,天真烂漫,这种性子在官场上走不远,辛家想靠着辛知重回大盛的权力中心,那还不如指望辛知娶回来一个好娘子或者是好夫郎。 现在,辛知终于有了喜欢的小哥儿,关键这小哥儿还是黎荞的亲外甥。 辛知人欣喜的同时,自是对黎荞、黎瑜安这边很是关注,现在黎荞问起了水井、沟渠之事,小瑜安自己也有那么痛苦悲惨的经历,那辛家肯定要以最快速度办妥此事。 如今辛家在老家的几十万亩耕地,正在热火朝天的打井挖河,而且,整个淮东府一半的木匠都进了辛家专门做龙骨水车。 如今辛家的龙骨水车已经有两千个了! 辛家的行动,黎荞很满意。 如同黎粮在去年冬天时常念叨的,整个冬天不下雪,那今年春肯定缺雨水。 一些勤快的农人,在大年初五就下地浇灌庄稼。 最近盛京外的农人除了浇灌庄稼,就是响应朝廷的号召,前去挖沟渠。 农人最清楚庄稼缺不缺水,如今只需要他们挖了沟渠,那七皇子就给他们配备龙骨水车,这种大好事,不干是傻子。 盛京这边在为抗旱而努力,辛知老家所在的淮东府以及几个皇子码头所在地亦是如此。 甚好。 从去年未入冬时下的那一场雪算起,一整个冬天,盛京这边是一滴雨一片雪都未下,今年八成要有旱灾,现在众人挖的这些沟渠、水车,肯定能让农人的损失降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