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黎二山和范圆圆的婚期定在了入秋这日, 如今距离婚期只余下十日的时间,因此,当黎刀傍晚回府时, 黎荞正在东二跨院与陶竹一起布置新房。 当初东边两个跨院重建时,黎荞将黎大山、黎二山、黎小山、黎夏的院子做成了联排小院的格局。 这种独门小院的样式黎大山几人都很喜欢,若是待在自己的小院子里,那大家就是邻居。 出了自己的小院,那大家又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 现在黎二山要成亲, 黎二山的小院子就成了黎家大宅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家里人齐上阵布置新房, 准备成亲时所需的各项物品。 知道是黎刀回来了, 黎荞便丢开手中剪纸的活计,去了东一跨院他的书房。 天气比起半个月前,气温下降了一点儿。 若是搁往年, 这个时间依旧热的人想尽办法避暑, 但今年还没入秋,夏季的炎热就开始悄悄溜走了。 “这一路辛苦了, 先喝口水。” 黎荞推门进了书房,示意候在门口的黎刀跟上。 “谢老爷体恤,小的汇报完再喝。”黎刀说着手伸入怀中, 掏出了一个牛皮纸包裹着的巴掌大的小册子。 “小的几人这些日子听墙角, 没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那高志远整日神神叨叨的,三日前, 他说要去边城慷宝县。” “昨日他来了京城, 雇佣了皇家物流的两人当保镖, 然后在昨日下午出发去了边城。” “他给赵银簪的解释是他有不好的预感, 需要去边城证实,具体是什么不好的预感他没说,于是小的又把他这个小册子带回来了。” “老爷,您瞧瞧。” 他双手捧着小册子,恭敬的递给黎荞。 黎荞一边接过一边诧异:“他跑边城去了?” “是。昨日下午启程,今日应是已经离开盛京地界进入暨北省了。” 黎刀道。 盛京往北也是暨北省的地盘,因为胡人这两年犯边,于是通向边城的官道早早就铺上了灰泥。 按照牛车的正常速度,高志远大概四五日后就能到达边城。 黎荞按下惊讶,打开了牛皮纸小包,这外层的牛皮纸是黎刀包上的,天热,黎刀怕揣怀里染上汗渍污迹,因此黎刀在高志远的牛皮纸外又包了一层牛皮纸。 黎荞将两层牛皮纸放到书桌上,他翻开了小册子。 小册子前面几页并没有增加新的内容,他很快就翻到了盛鸿穷到需要拍卖私家珍藏的那一页。 再往后翻,入目的是高志远新添的字迹。 先是一段无能狂怒,丰怀县之行不但没有洗刷掉技艺不精被殴打的屈辱,反而又多了一道笑料,于是高志远不仅骂那个富商和道士,还骂黎荞和陶竹。 高志远足足骂了一整页,黎荞匆匆一扫,翻开了下一页。 入目的是明年盛平十五年要发生的事儿,高志远列了出来: 六皇子死在胡人之手。 特大蝗灾,河西府也受害,家中庄稼被蝗虫吞食了个七七八八,当时还是地主女婿,吃喝不受影响。但听说这场蝗灾波及到三个省。 这几行字下面留有或长或短的指甲印,还有笔杆戳的印记,显然,高志远将明年要发生的这两件事当成了重中之重,百般谋划,想要从这两件事中获利。 而且,在“三个省”这三字旁边,还留有原河省、西山省这两个省的名字。 应是高志远忆起了三省中有西山省。 但第三个省是哪个,高志远没写。 黎荞看完这一页的内容,翻开了下一页。 粗粗扫了一遍,等看到最后几行字,他瞳孔一缩,捏着小册子的手差点儿收紧。 只见这一页写着: 盛平二十年,那会儿被该死的地主连累,已被革去功名,只能回三柳村。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陶竹贱人施粥,不只是平城的人来了,还有好多外地人。 当时世道已经乱了,流民多,我在排队领粥时,听了不少真真假假的传言。 有外地人说河西府的大旱不算严重,最严重的是前几年盛京还是哪里大旱,很多河道、甚至水井都没水了。 也不知这话是真是假,好歹是盛京啊,盛京有好几条大河呢,怎么会旱到连做饭的水都没有,应是暨北省大旱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