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黎瑜宁和明悉的亲事定下来之后, 黎瑜宁便忙着绣嫁衣,陶竹、黎菽、王桂花几个人也开始给她准备嫁妆。 北湖省离得远,哪怕修了水泥路, 路上也要走上两个月,再加上万一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所以,光是赶路就得留出三个月的时间。 这么一来,嫁妆得早早准备, 明年三月黎瑜宁与明悉就得离京南下了。 有黎瑜安的嫁妆在前,黎瑜宁的比照着黎瑜安的规格准备就成了。 黎荞时不时的会过问一下, 不过, 他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暨北省。 高志远在盛平二十年时听说前几年盛京附近有河道干涸的大旱,“前几年”,这三个字很重要。 至少得三年以上才能称作是前几年吧。 明年就是盛平十五年了, 这场大旱灾八成是盛平十五、十六、十七年这三年间发生的。 暨北省环绕着盛京, 将盛京给包裹进去,它有三个府临海, 而且境内也有五条大河,整个暨北省最有可能发现旱灾的应该是远离这五条大河的府吧…… 管它是不是,就当做是了, 他掌握的资料虽然比高志远多, 但这种事情他哪敢拍着心口说他猜的一定准? 不管了, 就选定那四个离这五条大河远的府了,盛鸿赏给他的十万亩田地, 就定在这四个府。 以方便自家耕地灌溉为借口, 他要在这四府开挖河流沟渠。 暨北省并没有被皇子们抽中, 黎荞直接找盛鸿即可, 这次他要在四个府同时开工,这是个大工程,得先知会盛鸿。 盛鸿当然是大力支持。 黎爱卿自掏腰包搞这些最基础的水利工程,好方便百姓灌溉,他巴不得天下的官员都和黎爱卿一样拿私库省国库。 他给整个暨北省的知府、知县下诏,让这些官员配合黎荞行动——黎荞要引五大河的河水,那牵扯到的可不只是四个府,为了省事儿,他干脆给整个暨北省的官员都下了命令。 为了早日动工,盛鸿还遣了工部的官员过去,以便选出最合适的路线。 这次是要引五大河的河水流入黎荞选中的四府,工程太大,得请专业人士。 而且,盛鸿还从翰林院的庶吉士中调了二十人,让这二十人随着黎荞的人手一起协助黎荞。 黎荞家里人手不多他是知道的,既如此,那在翰林院读书深造的庶吉士们就提前毕业吧。 而黎荞则是开了库房,让黎满黎招黎谦黎益每人各带五万两银子,与这些庶吉士以及工部官员奔赴四府。时间紧,任务重,工部的人在前边选址,这四人在后边拿着银子雇佣人手开挖。 能挖多少挖多少。 尽力而为。 家中一下子少了二十万两银子,而且,这还只是刚开始,后续肯定还会用到银子。 自家挣钱的铺子虽多,但二十万两搁他家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黎瑜安、黎瑜宁接连出嫁,身为好舅舅,他为姐弟俩各准备了五万两的压箱钱,另外还各给了他们五万两银子用来采买婚嫁之物,也就是说,姐弟俩的嫁妆支出是每人十万两。 另外,凡是他耕地所在地,修河挖沟的工程一直都在进行,这些都得花银子。 等河流沟渠池塘挖好之后,他还得安排上龙骨水车。 收购棉花的支出,也不是小数目。 今年棉花价格上涨,他家的收购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一年下来,支出去了不少银子。 这还是一些大的支出,平日里还有小一点的支出,比如说三个学馆学生每日的饭食,还有龙骨水车的原料及工钱,医学馆采买的草药等等。 这些属于小支出,但其实也要花不少银子,三个学馆加一起一共有两千名学生,一天三顿饭,哪怕只吃粗粮,那也要消耗掉万斤粮食。 黎粮每每提起这事儿,都会说他和陶竹傻,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但他们夫夫却是规定一个学生一年只交三百斤粮食,还不限粗粮细粮,那这两千名学生和白吃有什么区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