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蝗灾被灭 各个地方的措施-《独宠夫郎》


    第(1/3)页

    不过,  蝗灾还在继续。

    根据锦城府、云城府、畅知府三府的人所观察的,蝗虫大军不是直线南下,而是拐了弯,  进入原河省之后往东去了。

    但这只是三府所观察到的,接下来蝗虫大军具体会去哪里,盛京这边只能等消息。

    如同十七县里的几个知县所做的,锦城府三府的知县、知府也尽力往原河省传消息。

    八百里加急比蝗虫大军跑的快些,原河省的人有那么一两日、两三日的准备时间。

    如果当地地方官有能力的话,  在这么点儿时间内肯定能出台一些灭蝗措施。

    盛鸿心急如焚,坐立难安。

    蝗虫大军存在一日,  那吃的就是他的银子,  他不仅要免了受灾地方百姓的赋税,还得免费发放种子、秧苗等。

    蝗虫大军从西山省中部一路南下进入原河省,现在又要在原河省扫荡肆虐,  农人辛苦几个月种出来的庄稼,  一日之间被一扫而空。

    农人的心在滴血,他的心也在滴血。

    心中的不痛快实在是排解不了,  他开始追究蝗虫大军所到之处地方官的应对措施。

    知县的俸禄一个月高达一千两,一千两!

    普通农人一大家子辛苦一百年都攒不了这么多银子!

    拿了他的血汗钱,却不好好给他办事,  这换谁能忍?

    越想越气,  盛鸿下令好好调查蝗虫所经之处所有地方官员的反应,  哪怕是小小的县尉县丞甚至是一村之长,他都不让放过。

    在大盛,  乡绅这一阶层被压制的很厉害,  村长可直接与知县联系,  虽然村长不在朝廷的编制内,  但却是直接面向底层百姓的,村长不作为,或者是一村之中出现村霸,那可恶程度一点儿都不输给知县。

    当盛鸿忙着算账时,黎荞则是开始买粮食,准备直接发给受灾百姓。

    当然,他买的不是细粮,而是小米、玉米、高粱等粗粮。红薯吃多了对身子不好,得搭配着其他粗粮一起吃。

    西山省受灾的那些地区,一些县有煤矿,百姓在种地之余能去挖挖煤挣个工钱,日子还算过的去,即便这一季的秋粮没了,那家中还有刚收上来的小麦以及去年没吃完的陈粮。

    但也有不少地区没有煤矿,这些地方底层百姓的日子很一般。

    所以,黎荞此次捐粮针对的是那些家中赤贫没了这一季秋粮就熬不过去这个冬天的人家。

    他也不打算多捐,毕竟以后用钱的地方多,而且这次蝗灾波及的范围广,凭他一人财力撑不住,他尽尽心就成了。

    除了黎荞,还有一些人往善堂捐银子捐粮食。

    盛鸿没有号召众人掏腰包,但此次蝗灾已经传遍了京城,一些有能力的人便自发捐银捐粮。

    每个人捐的不多,毕竟这几年捐的东西太多了,今年冬天说不定也要继续捐——今年夏天不是很热,而且年后冷的时间比去年还长。

    像是辛家,虽然财大气粗,但这一次辛知和黎瑜安代表辛家只捐了八百两银子。

    杂粮便宜,一斤三四文钱,八百两银子能买二十多万斤粮食。

    七皇子、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以及几位大学士、六部侍郎等人捐的也不多,在几十两——几百两之间。

    一些品级不高的官员,捐的在几百文到几两之间。

    范家就在受灾当地,范家不差钱,捐的是粮食,范不着直接开仓将自家仓库里的粮食都捐了。

    一些心善的富户捐的也不多,像是韩宁,代表韩家捐了二百两。

    家境殷实的小老板,捐几文、十几文、几十文的都有。

    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被自家长辈从前吃蝗虫的经历给镇着了,便想将自己存钱罐里的银子捐出去大半。

    其实他们对这场蝗灾并没有太具体的概念,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管黎荞陶竹王桂花黎大山这种长辈讲的有多详细,他们都没有太深的感触。

    但这不妨碍他们捐银子,三个小家伙都很善良。

    黎荞没让他们仨多捐,每个人捐一百两尽一下心意就成了。

    今后的天灾还多着呢,存钱罐里的银子慢慢捐,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大家捐的都不多,但当原河省的消息传到盛京时,这些零零散散的捐款竟也有五万多两。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