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向来不觉得我是个有写作天赋的人。小学时,作文曾是我的噩梦,初中语文老师让我们可以随性发挥写作之后,这个噩梦才算终了。但我终究还是不会写东西的。如何去描述一个人,如何去描述一个场景,如何去描述一个事件,如何去做到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这些我都不会。而家里人反对我写小说,自然也不会有人教我。 所以,感谢榕树,和宽容的读者以及编辑。网络的读者是世上最宽容的读者,而每一句支持和鼓励,都成为我耐心写下去的动力。从两千字不到的小说,渐渐能够写到了五万字,这是我高中时代锻炼出来的成绩。写作于我,便似毒药,上瘾上到无法自拔。以至于高三高考前的一个星期,回家集中复习时,我仍然能够从桌子里边找到一个小本子,每天手写五千字。以致最终成绩虽然过了北大的录取线,但终究因为没敢报考,而南下到了南大。 不过世事无绝对,因祸得福,也很难讲。写作初期都是模仿。模仿电视上的故事,模仿漫画中的故事,模仿小说上的故事,怎么矫情怎么来,以至于现在回头去看,浑身鸡皮疙瘩掉一地,除了汗颜以外,还是汗颜。 而那一年半的锻炼,除了让我笔力增长以外,最重要的是养成了不太监的好习惯。没有人看,只是写给我自己看,也一定写完。不能上网,就偷偷去翻辞海查资料。 我相信家长其实是知道的,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我去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父亲在榕树也注册了个号去看我写的文,评论从初始的骂写得垃圾,一点点地改成了骂写作方法不对,到后来改成批评人物刻画不生动……而过了十几年之后,到前不久我再把写好的东西给他时,已经改口变成了还算说得过去。而听父亲训导,这也是让我坚持写作,最大的动力之一。 而我也始终不觉得我写得如何好,只能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这一篇比上一篇要好。最满意的,始终是刚写完的那一部分,而过不多久,就又去“喜新厌旧”。我想,或许再过十年,写的东西能达到我理想中的满意,不过,也许只是达到此时的我理想中的满意……正如如今的东西,放到十年前的我的眼前,那时只怕会觉得是在做梦。 当然,写作过程中,也做过许多蠢事:堆砌辞藻有过,盲目地引经据典有过,故作小资腔调有过,于麻麻般的恶品味也有过……十五年,让我经历过太多,也尝试过太多,然后写到最后,才发现返璞归真最重要,语句通顺便可,并不需要过分地修饰雕琢。小说,不过是讲故事,踏实用心地去讲,绘声绘色地去讲,讲活了便好。已经看过太多脸谱化的人物,也不喜欢脸谱化的人物,更不想再写脸谱化的人物……我希望笔下的人物每个都是活生生的,鲜活而唯一的,但是到了现在,还是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只能不断地去靠近。 曾经觉得,写作到了极致,就是笔下的人物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作者只是个旁观者,看着他们去做什么事情就好,无力去阻拦,也无力去改变,只是在记录。这是我真正希望达成的地步,但却觉得或许这将是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梦想。 大学时代,做着院刊的主编,开始写新闻稿,也开始重写散文。院刊没有卷首语的时候,时不时也凑个千八百字上去。到了那会儿,才觉出了这么多年写作功底对自己的帮助。太多人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而玄而又玄的描绘,在高中时就已经被我用惯。毕竟,幻城那般的文字腔调,是那个时代网文中流行的一种。 大三时,学业不再紧张,重拾旧业,开始写小说。依旧是榕树,从五万字开始,慢慢地到了八万字,然后十万字,然后十七万字。同时,也发了一些短篇。每一篇都是社团推荐,于是自信心大膨胀,但是最开心的时候,榕树被盛大收购了。 数据丢失,进士除名,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直接导致我踏踏实实地回去写毕业论文。这一停,就是三年。三年之后,工作结婚,写惯了公文报告,学会了为人处事,看到了世态炎凉,明白了小心谨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