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星月为证-《代国那些年》


    第(1/3)页

    “最是无用度残生。”

    看到这句话,再看着前面带路的袁胜先身影,韩枫不禁暗暗摇头。这是另一种处世态度,他也见过不少这种人,但如今回想,若不依仗白童之力,竟然一人也想不起来。

    这或许是人生智慧,又或许仅是自我保护的手段,但韩枫却不得不承认,袁胜先成功地因此避过了战场凶险,得以在这边疆一隅乐享清闲;而于这天地有“大用”的叔祖,却操劳一生,乃至最终。

    但若要自己学如袁胜先,处处慢人一步,低头认己无用,韬光养晦,只怕憋个一两天,便要生生闷死了。不仅自己如此,似乎那些自己记得的人,都是这样。从这个角度看来,这位袁统领,竟果真有“胜先”之处。

    在望月关稍作休息,韩枫一行正欲继续向离都进发时,忽然接到了锋关芒城的飞鸽传书。那是来自汉星关的战报,捷报。

    战报乃是芒侯亲笔所书,写得很简单,只说罗将军带兵英勇,行军神速,仅用一天时间便攻下了汉星关,将敌军全歼,立功卓著。在最后,芒侯还不忘为自己拉人情,写道罗将军少年忠勇,当为三军表率,应予以封赏以励士气。建议将罗将军破格提为下将军,另赐“飞虎”为号。

    韩枫也很器重罗怀信,对芒侯的建议自然乐做顺水人情。而让他觉得颇为蹊跷的,是战报中所提攻打汉星关用的时间。汉星关只有一千守军,缺兵短粮,如何能够抵挡罗怀信的上万虎狼之师?

    就在韩枫给芒侯回信时,罗怀信的来信解去了他的疑惑。相比起芒侯的战报,罗怀信所言更似战场纪要。

    来信字里行间都透着愤怒,如果这些笔锋能够化为剑芒,韩枫只怕自己也要如郎巴大叔一样瞎了双眼。那信中写道,当罗怀信带军来到汉星关附近时,伏涛城的援军也已经抵达。

    汉星关外的洪流彼时早已退去,虞林派出求救的士兵也终于顺畅无阻地抵达了伏涛城往西的驻兵处。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一万骑兵昼夜兼程地赶到汉星关。而这些新鲜血液一注入破败不堪的关口,便立刻给这关口带来了勃勃生机。

    洪水虽然给汉星关带来了灾难,但水流过罢,泥泞的土地上便多出了不少食物。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守军们捉鱼捕虾,甚至连水草都没有放过,在饱餐过后,士气渐涨,而援军的到来则无亚于雪中送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