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她哽咽着说:“我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真的没想到丞相您真的愿意帮助我。” 戏煜温和地笑了笑,轻声安慰道:“莫要哭泣,身为丞相,帮助百姓本就是我分内之事。等我们真的帮你姐姐洗清冤屈,你再谢我也不迟。” 明月夫人擦了擦眼泪,用力地点了点头。 “丞相大义,明月没齿难忘。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吧。” 说罢,她招呼属下们准备好行囊,与戏煜一同踏上了前往清风县的路途。 一路上,明月夫人心中满是对戏煜的感激,也对即将到来的伸冤之旅充满了希望。 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道路上弥漫,队伍在阳光下行进,每个人的神色都带着对这趟行程的期待与凝重。 根据行程安排,他们需要大约三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清风县。 一开始,明月夫人的属下们因为之前的事情,对戏煜心怀成见。 在他们看来,戏煜身为丞相,或许只是做做样子,并不会真心实意地去为一个平民女子伸冤。而且之前丞相府的人围困山洞,让他们与戏煜之间产生了一种敌对的氛围。 然而,在这三天的赶路过程中,情况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戏煜毫无丞相的架子。遇到河流阻碍道路时,他会率先下马,和士兵们一起寻找合适的渡河点. 每到一处歇脚地,他总是关心马匹和众人的状况。 在途中休息时,他还会与大家分享一些过往的趣事,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亲和力。 有一次,一个属下不小心扭伤了脚,戏煜亲自为他查看伤势,还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伤药。 这些举动都被属下们看在眼里,渐渐地,他们对戏煜的看法开始改变。 他们发现,这位丞相大人是个真心为百姓着想、心地善良且能力出众的人,之前的成见也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转而对戏煜产生了深深的认可。 明月夫人看到属下们态度的转变,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 这天晚上,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赶到了清风县城。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笼罩了这座小城,城中灯火稀疏,一片静谧。 明月夫人勒住马缰,对戏煜说道:“丞相,天色已晚,我们不妨明日再去姐姐那里。”戏煜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随后,明月夫人转头看向属下们,轻声说道:“你们这几日也辛苦了,各自散去回家休息吧。明日便不必到我家里来了。” 属下们齐声应道:“是,夫人。” 说罢,他们便各自骑马离开了。 戏煜和明月夫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在客栈中,明月夫人向戏煜简单介绍了一下清风县的情况,以及她姐姐现在的生活状态。 戏煜认真地听着,心中对明日的查访有了一些初步的计划。 第二天清晨,雾气弥漫,整个世界仿佛都被蒙上了一层薄纱。 明月夫人和戏煜早早地出发,向着那个承载着明月夫人希望与痛苦的村落前行。 两人骑马缓行,马蹄声在静谧的晨雾中显得格外清晰。 大约一个时辰后,一个村落的轮廓在雾气中渐渐显现出来。 明月夫人勒住缰绳,转头对戏煜说道:“丞相,这就是我的家乡。” 她的眼神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又有对即将面对之事的复杂情感。 戏煜打量着这个村落,它看起来宁静祥和,只是那雾气似乎也笼罩着一种压抑的氛围。 村中房屋错落有致,偶尔能看到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 “我们走吧。”戏煜说道,他能感受到明月夫人情绪的波动,知道她此刻心中定是百感交集。 明月夫人点了点头,轻夹马腹,继续向前。随着他们的深入,能听到鸡鸣狗吠之声,村民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一些村民看到明月夫人,眼中露出惊讶和复杂的神色,但没有人上前打招呼,只是远远地看着。 明月夫人的神色越发凝重,她知道,这个村落里的人对她和姐姐的态度,都因那场冤案而改变了。而今天,或许就是改变这一切的开始。 很快,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一个农户之家。 这里,便是孙秋水的住所。 农舍静静地伫立在一片田野之畔,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一处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 屋顶的茅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明月夫人的父母早已去世,这世间,如今便只有孙秋水一人孤独地居住在此。 孙秋水正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静静地凝视着远方。(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