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何秋反驳道:“不管怎么说,蓝玉作为大将,还是于国有功的。” 道衍淡淡的看了眼何秋说道。 “良乡候着想了,功是功,过是过,这两者可不能混淆在一起。否则,当今陛下又为何在立国之初,杀了那么多勋贵,他们难道不是于国有功吗?可是既然犯下那么多错,被陛下惩治也是应该的。” 何秋猛地顿住了,是啊,功过不相抵,这才应该是正确的,这怎么和道衍说着说着,就快被他说服了? 不对,不对,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可是当年专门教过的,蓝玉自然是有大功的,可是错误也不少,身为大将过于跋扈,这不就是他的取死之道? 何秋只能敷衍了下道衍,说道。 “大师说的自然有理。” 道衍看出了何秋的想法,倒也不以为意,只是乐呵呵的说道。 “只是太子这一死,朝廷还在推动的改制,恐怕就要断了。” 可不是吗,大家都忙着给朱标致哀,在朱元璋面前好好表现自己,那还顾得上改制的事呢? 甚至说不好新君继位之后,这些改制还都会停下来呢!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可不是说笑的,毕竟天子的执政思路不一样,很多大臣们表现出来的样子也不一样,这也是他们的生存本能了。 何秋对这事也有一些忧虑,要知道改制的事,一旦停下来,想要再继续推行,就没那么容易了。 特别是如果朱允炆上台,以他的性子,只怕整个大明的局面又会出现反复,士绅兼并土地的情况会变得更为凶猛,想想民国时候的‘返乡团’就知道了。 一棍子没敲死这些反动势力,接下来他们只会变得更为凶狠,迫不及待的展开清算,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本来最近的朝事就很多,一方面要收拢草原,还要推行部分变法改制,又碰上朱元璋想要迁都,结果太子在巡视过程中一病不起,回到应天府没多久就去世了。 如此一来,朝廷上的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储位,认真做事的已经不多了。 唉,若是等到朱棣奉天靖难,朝野动荡不提,单单朱棣上位的手段就会令人诟病,恐怕不得不像历史上那样,杀死一大批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