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氏一边拿过所谓的报纸,略翻了翻,一边笑道:“您让妾看什么,妾又不识字。不过这报纸倒比平常的书有意思些。 您看这题目有的标蓝色,有的标红色,十分醒目。而正文则用黑色,写的非常规整。 您看有些字之间还有间隔,还点了些墨点,这是很贴心地给断句了。 朝廷办的东西,倒难得如此贴心务实。 妾不识字,也就只能看出这些粗浅的东西了。” 杨埙点点头:“娘子说的对,正是如此。这一张报纸,花了我一枚小银圆呢。” 李氏闻言,倒吸一口凉气:“区区几张纸,为何如此昂贵?” 杨埙回道:“朝廷在各街各坊设置报亭,抄了大字的报纸,贴在墙上,任百姓观看。还有朝廷属吏在旁念颂讲解。 这都不要钱的,但你想拿一份小字版的回家,就得花银子买了。 那属吏说,这是第一期的报纸,都是手抄的,一共就几百份。如果不要钱的话,大家上去一抢,不就全没了嘛。” “那夫君为何生气?” 杨埙冷哼一声:“这报纸上讲的都是最近发生的大事,就比如上个月的兵变,还有皇太后的被废,皇帝下罪己诏,还有对参加兵变的藩王、勋贵、文武、武将、太监的处理。 你别说,这报纸真的有用,看了它,能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而且里面一字一句,都有深意,花一钱银子买一份回来仔细研究是物有所值的。 别看着一钱银子好象挺贵,但许多显贵之家的仆役争着抢着过来买呢。我运气好,才抢到了一张。” “那您为何生气?” 杨埙回道:“你看啊,这报纸上说,诸多藩王、勋贵、文臣、武将、太监怂恿恭让皇帝发动兵变,意图挟持当今圣上,夺位复辟。 后面是一大片主谋、从犯名单。 别人犹可,我只是替其中的锦衣卫指挥袁彬打抱不平。 当年恭让皇帝车驾误陷于土木堡,是袁彬不惧艰险、不避生死,紧紧跟随左右,最终使恭让皇帝免于兵祸,平安归来。 如今这场兵变中,又是袁彬忠心劝谏,阻止恭让皇帝发动兵变。 最终恭让皇帝命人将其绑缚于柴房之中,堵住其口舌,所以袁彬并未参与兵变。 但是你看这报纸上写的,袁彬却被监押于锦衣卫诏狱之中,依旧在接受审讯。 忠良受此灾祸,难道就没有义士敢于站出来替他说话吗?我虽无官无职,且与袁彬素不相识,但见此不平,却欲昧死上言。” “那夫君打算如何行事?” “写奏疏,敲登闻鼓。” 李氏闻言,吓得一抖,正端着的热汤洒了一手。 杨埙忙上前查看,李氏却顾不得烫伤,急切地劝道:“夫君,不能啊,弄不好您也去锦衣卫诏狱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