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转饷半天下’是大臣们用来形容朱祁镇征伐麓川的劳民伤财的。 麓川之役,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西南苗乱、东南民变。狼烟四起,民不聊生。 朱祁镇不在意百姓能不能活下去。 朱祁钰还是很在意的,虽然没有当明朝版‘大救星’的想法,但还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体恤百姓吧。 接下来,群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朱祁钰认真倾听了众人的想法,并做出了最后的决断:“命安国公、曹国公同肃王进驻后河套,并时刻紧盯阿噶巴尔济的动向。 一旦阿噶巴尔济撤军,他们的任务就是时刻保持在蒙军主力西侧,防止其西逃。 户部、工部调集一切能够调集的物资,全力保障陕甘边军。 东胜、大同已经囤积了相当多的物资,一旦蒙军撤退,便全力追击。 我再调一万营州卫亲军去大同,加强东胜、大同方向的战力。 呼伦贝尔的战事,应该也快结束了。只要那边的大军腾出手来,就可以南北夹击阿噶巴尔济的蒙军主力了。” 这次大战看着容易,实际上也真是倾其所有了。 再调出一万营州卫后,整个京师,也就剩下不到两万营州卫,几千天策卫。 剩下的天子亲军,几乎全部派出去了。 这要是有人造反,局面比当年的京师保卫战还差。 好在,朱祁钰当初的决绝布局起了作用。 忠于朱祁镇的京营,要么被送上了战场,要么远远地安置到了缅甸。 北京上直卫,全部调往南京。忠于朱瞻基的府军前卫等上直亲卫,统统送上了战场。 还有锦衣卫,被削减了大半。剩下的,也大部分派到了南京、各省。 如今京城周边,没有忠于朱瞻基、朱祁镇的军队,也没有战力够强、又有造反之心的卫军。 只要京畿之地没有外敌入侵,两万多亲军勉强也能看住京师了。 为了毕全功于一役,能派上去的精兵,都毫无保留地派上去了。 虽说不干预前线将帅的具体指挥,但大的战略方向,还是要由朝廷把控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