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像马天预计,云车速度能随便飙到2000公里/小时以上,这个速度,别说来个急刹了,哪怕来个小颠簸,对里面的乘客来说,都不亚于去鬼门关报一个道,看阎王收不收你了。 况且2000公里的速度都可能是开胃菜,马天觉得速度的上限不是云车自己的问题,而是里面的乘客能承受多大的问题。 能承受亚光速,马天都能给你整出一小节出来,但是这个云车可能就要变灵车了。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马天自己还得研究下改进下材料,使磁固场材料能够稳定不易变动。 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舒适性和安全性了。 其实马天大可用来载物,不用考虑那么多,但是马天还是想载人,用人刷系统影响值,而载人就一定要考虑舒适性和安全性。 现在系统升到10亿影响值才能获得下一个礼包,这个1亿影响值都弄了他将近快2年的时间,10亿马天不搞些其他产品出来,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所以,如果天宇星海发明的云车能替换高铁同行的话,那马天就觉得能赚个大头影响值了。 毕竟,国内这么多人,少说也得再贡献几亿影响值给他吧。 只要是科技产品,牵扯到安全,肯定需要很多技术要解决,何况是云车这样的高速飞车。 当然,考虑的肯定不止这三个问题,还有其它很多问题要考虑。 马天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先在进步之城试一个点,搞一个比较稳定的阉割版云车出来试试水了。 …… 足足又在实验室肝了一个月,马天才把第一版的云车方案给整了出来,同时让工厂那边先做个小模型跑摹拟测试吧。 这个直接交给叶宇燕这个大建模师盯着就行了。 于是在天宇星海新建起的云车工厂,叶宇燕就带着人一直看着地上的云车在那里跑圈了。 周围是大量的监控设备,以及各种传感器,不断记录着数据,完善和分析着模型。 至于马天,还是集中精力解决磁固场材料稳定的问题,这是系统没有给的知识,得马天自己去研究。 涉及材料的东西,就没一个简单的,马天搞了一个礼拜都没什么进展,差点都要加点先把材料学加到Lv5了,不过还是忍住了,毕竟马天觉得留下来加数学和物理可能会比较好。 而且马天也觉得自己不靠系统就能折腾出来,这点水平还是有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