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林小凤正好在工地上,戴着一个安全帽,穿着一套咔叽工装,脚上穿着一双胶鞋。 李云海一见她这身打扮,笑道:“姑姑,你这身行头可以,下工地最合适了。” 林小凤笑着说道:“可不是嘛,在工地上,穿高跟鞋也不方便。” 工地的进展很快速,其中厂房建得最快,差不多要建完了。 李云海四下溜达了一圈,跟林小凤说了一声还有事,便来到了南门口。 皮革大楼的装修已经基本完成。 李云海验收了一番,指出一些不足之处,让工人们整改。 接下来,他就要正式开办西州第一家电脑培训学校! 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现代化的标志,是实现“四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学习计算机知识,想要掌握一门现代技术,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全国空前高涨。 作为新鲜事物的计算机,中小学计算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老师都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或脱产学习的方式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由于国内计算机教育资源匮乏,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台、报刊和书籍来获取计算机相关知识。 当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于是部分电视台利用电视这个媒介开始播放相关计算机的教育节目,特别是邀请了当时计算机领域的一些专家来授课。 80年代初,我国大多数家庭并没有经济能力购买电视机,相关的计算机培训班也不多,于是报刊和书籍成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首选方式。 这两年,国内有多家计算机相关的报纸杂志社创刊。 比如说《电子世界》、《儿童计算机世界》、《电子与电脑》等等。 但是,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只看不练是不行的。 李云海的计算机培训学校,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要开计算机培训学校,还需要教材! 由于当时各地区的计算机教学水平不一致,也因为是在试点期间,所以刚开始国家没有出版统一的计算机教材,更多的是由各省市的教育机构组织专家编写本区域的教学书籍。 李云海则自己编写了一套初级计算机教育课程,印刷了几千本,用来当作教材。 皮革大楼装修结束以后,正式挂牌成立了“四海电脑培训学校”的招牌。 李云海把一楼腾出来当成办公室、休息室、教员宿舍,只拿二到五楼当教室。 四层楼的教室,也足够摆放1000台电脑。 李云海之前已经找家具厂家订制了1000多台电脑桌。 这边装修结束后,电脑桌也送了过来。 李云海组织人手,把二手计算机从仓库搬到了教室。 教员方面,李云海是面向全社会招聘,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 沈秀兰、梅青等人,都加盟了四海电脑培训学校。 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懂电脑知识的人,看到这边的招聘启示,也前来应聘。 李云海给老师开出来的待遇是20元每节课。 这个价格绝对具有吸引力! 每个前来应聘的人,都愿意成为四海电脑学校的兼职教员。 而之前在青少年宫参与了培训班的那批学生,现在已经上岗,担任了青少年宫电脑培训班的老师。 李云海和他们商量,他们也愿意抽空兼职,只要时间安排合理,他们都愿意到四海电脑学校来教学。 应聘的人多,李云海便择优录取,留下了40个人,每个班两个老师,轮流上课。 李云海又在省市两级电视台、报纸、杂志上大做宣传。 他在南门口开了这么大的电脑学校,搞起来这么大的排场! 一时间轰动了整个西州。 李云海并没有急于营业。 而是定于寒假的第一天,才正式开班。 在此之前,他还有很多琐事要处理。 四海电脑培训学校的注册、办证、师资力量的认证、内部培训,等等。 李云海把40名电脑老师组织起来,做了一场专门的培训。 他亲自讲课,用自制的内部教材,教大家一遍。 然后,李云海坐到教室,让每个老师都上台演讲一遍,又让老师当他的面,实际操作一番计算机。 业务不熟练的老师,他则会一对一的进行辅导。 这天,李云海把沈秀兰、梅青喊到一起开了个会。 沈秀兰现在是四海电脑学校的校长,梅青是副校长。 办公室里又请了四个人做事,其中一个是会计,一个是出纳,另外两个是文员。 李云海和沈秀兰、梅青商量,从12月中旬开始,就可以接受学生的报名。 报名时间截止到放寒假的前一天为止。 沈秀兰之前只听李云海说要开一家电脑培训机构,在她的想象中,顶多也就开一两个班级吧? 她没想到李云海直接开了一家这么大的电脑学校! 足足有1000台电脑! 还请了40个老师。 加上办公室的6个人,就有46个员工! 这要招多少学生,才有钱赚? 就算每台电脑招一个学生,都需要1000个学生! 沈秀兰并不知道李云海要怎么样运营这间学校,问道:“云海,我们要招多少个班呢?” 李云海拿出一个工作日记本来,翻开到其中一页,说道:“我们现在要办的是寒假突击训练营。因为我们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所以我们暂时只能在晚上和礼拜天开班。” 沈秀兰看着他的日记本,问道:“所以我们只开20个班吗?每天都上课?” 李云海拿出一支笔,在本子上指指点点,说道:“对,我们寒假只开20个班,只招收1000个学生。每天晚上从七点上到九点,两个课时。礼拜天也是如此,上午和下午休息。” 这些规划,他早就已经写了下来。 梅青以手支颐,看着他,问道:“李经理,那总共上多少天课?学费定多少呢?” 李云海翻到另一页,说道:“寒假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只上20天课,包括年前和年后。剩下十天时间,老师和学员都要过年。至于学费嘛,我是这么定的,20天,学费200块钱一个人。” 1000个名额,如果能招满学生的话,可以收到学费20万! 每天两个课时,20天加在一起,每个班就是40个课时。 40个老师,是轮流上课的,谁有时间谁来,都有时间就听从学校排班。 反正每个班40个课时,算20块钱一个课时,每个班就是800块钱的课时费。 20个班级,总计需要支付1万6千元的课时费。 沈秀兰、梅青等人都是拿固定工资。 办公人员每个月是50块钱,四个人便是200元。 沈秀兰是校长,每个月的工资是500元,梅青是副校长,每个月工资400元。 人工费用的支出,加在一起,是1.71万元。 其他还要房租、水电费用、税收、各项杂费。 民办学校为增值税纳税人,征收率为3%,20万收入,要缴纳6千块钱的税。 七七八八加在一起,算三万块钱的开支。 寒假一个月的培训班,李云海可以净赚17万! 沈秀兰也飞快的算了这笔账,觉得李云海真是厉害,很赚钱呢! 不过,前提是要招满学生! 1000个学生啊! 会有这么多人来报名吗? 梅青想了想,说道:“李经理,那我们学校的电脑,空置的时间也太长了吧?” 李云海笑道:“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不上课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所有计算机,全部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来上机。我们的学员也可以来上机。算2块钱一个小时。” 沈秀兰哇了一声:“这个可以做!两块钱一个小时,如果能全部坐满,一个小时就能赚两千块钱,一天满座五小时,就能赚一万!那20天下来,能赚20万!” 李云海哈哈笑道:“这是很理想的状态。” 沈秀兰看他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这个男人,怎么这么会赚钱呢? 李云海其实也有一定的担忧,他是在吃螃蟹,阵仗搞得这么大,万一招不到人呢? 万一只能招到一两个班的学生呢? 甚至连一个班都招不满呢? 凡事皆有可能啊! 第二更,8000多字,求月票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