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终,命运之神对两人展露了不同的笑颜——卫褚幸运地越过了那条细线,而卫晖,则遗憾地留在了失败者的行列。 据说那次童生试,汇聚了全县两百多名有志之士,他们怀揣梦想,渴望一举成名。 然而,幸运的天平总是倾斜向少数人,一百八十人的欢呼雀跃背后,是不足三十人的失落与不甘,卫晖的名字,便在那沉重的名单之中。 卫晖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他的动作里带着少年特有的憨厚与不服输。 “去年我没准备好,现在去考,肯定能过。” 话语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己的信心,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事实上,对于读书识字,他并非天赋异禀,适应的速度也不比旁人快,但骨子里的那股韧劲让他在无数个深夜与清晨中,用比他人多几倍的努力,一点点啃下了知识的硬壳。 “那以后你想干什么?” 姜美君的声音随着两人的步伐轻轻响起,如同春风拂面,温柔又不失力度。 她计划引领着卫晖前往西街熙熙攘攘的牲畜市场,购买家中所需。 心中暗自思量,此行货物繁重,仅凭自己怕是难以应对,于是便想让壮实的卫晖搭一把手。 卫晖随口回答,语气中带着些少年人的散漫与无所谓:“干啥都行。” 这话听来简单,实则藏着少年对于逃离书本束缚的小小渴望。 只要不需终日埋首于四书五经之间,不必面对那座名为“秀才”的大山,任何劳动对他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挑战。 姜美君并未放弃,继续追问:“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或者说,未来你希望自己能在哪一行里立足?” 这个问题,她曾经也摆在了长子卫褚面前,那时的卫褚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经商之路,梦想着赚取丰厚的财富。 正因如此,这些年里,姜美君有意让次子在自家的“十里春风”商铺中磨炼,希望他能尽早掌握商场上的生存法则。 而今,同样的问题抛给了卫晖,她期待着能从这个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内心细腻的儿子身上,听见不一样的答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