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意外收获-《从填线炮灰到横扫千星》
            
            
            
                
    第(1/3)页
    算上前面两发用来校炮的高爆弹。
    安珀对这支不到20人,在树林里鬼鬼祟祟前进的帝国步兵一口气砸了8发下去。
    虽然说这种火力打击力度,对于不到20人的步兵单位是完全过剩的。
    但说实话,安珀对自己手下这些机动步兵更没啥信心。
    他宁愿多打几枚炮弹,也不愿意队伍再多几个伤员甚至阵亡者出来。
    而这8枚120毫米高爆弹,也确实打出了效果。
    在炮击终端的计算,和安珀的前沿校准下。
    除了B组在第一发校炮的时候打偏了外。
    剩下的7枚迫击炮弹,都精准的落在了预定落点处。
    高爆弹的杀伤范围,完美的覆盖了这支帝国步兵小队的战斗搜索队形。
    在大量数字化终端加持下,哪怕是安珀在路上‘捡’来的这些普通士兵。
    也能将迫击炮打得像老兵一样精准。
    当然,老兵的战斗意识还是完全碾压他们的。
    只不过在这些设备的帮助下,这些普通士兵可以极大的拉近双方之间的差距。
    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数字化终端、班排级数据链确实极大幅度的提升了普通步兵的作战效能。
    外骨骼装备、智能化武器也让统一拉高了所有士兵的战斗力下限。
    可恰恰是这些信息化辅助设备,也成为了战斗的突破口。
    电子战逐渐从大兵团战略、战术层级,下沉到了最基本的步兵战斗层级。
    班组间的对抗,除了‘激情对射’外,也加入这种没有硝烟的战斗。
    谁能在电子战上占优势,谁就能占据战斗的主动权。
    就像安珀眼前这支帝国小队一样。
    他们很不巧的遇上了安珀这个电子战老手。
    更不幸的是,安珀手下还有一台超短波侦查干扰车。
    很明显,车载设备的干扰功率和输出的电子战病毒,也要远强于单兵设备。
    ......
    在最后两枚炮弹落地爆炸后。
    位于‘攻击起始线’上的机动步兵们,在耳机中传来的‘模拟冲锋哨’声中,发起了冲锋。
    两个班共计18名士兵,已经是这支车队里全部的专职机动步兵了。
    不过曲射火力组的炮击效果,可能太好了点。
    当这些机动步兵们保持着战斗队形,冲散炮弹落点附近的硝烟后。
    只看到倒了一地的帝国士兵。
    但尽管如此,对于安珀的话,这些机动步兵还是听了进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