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个说自己肯定考不上,你们识字的去考,肯定能考过那个团长媳妇。 还有人说,要是都考不上咋办? “对呀,要是都考不上咋办?这工作给谁?不能说她之前没考就能安置,我们考了,没考上就不能安置吧?” 陈主任呵了一声,“只要你们几人中谁的成绩比人家苏同志高,我就安置谁。” “成,那我们考!” 刘主任很快让人搬了几张桌子出来,让参与考核的人都坐下。 “我这里有几份报纸,你们一人一份,挨个念给我们听,看看谁识的字多。” 说着就把报纸发了下去。 苏昭昭也拿到一份。 “你们谁先来?” 赵连长家的举手,“我先来!” 没错,她也参加了考核,抱着万一考上还能换个好单位的心态。 可惜她识字识不得几个字,一篇报道念得结结巴巴,“……人民……大……五五……八月……华东地……” 最后统计:识字七十一个。 等她坐下,下一个站起来,拿着报纸继续念。 几个人陆陆续续的念完,最好的成绩是一百三十二个字。 然后该苏昭昭了,只见她拿起报纸站了起来,念道:“新华社二十七日电………” 一篇三千多字的报道念完,一个结巴都没有。 不止这样,大家还发现,她念报道时说的话特别的好听,吐词清晰,字正腔圆,和收音机里面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的腔调几乎是一模一样! 都让他们有种在听收音机的错觉。 现在大家说话,几乎人人都带着家乡口音,一张嘴人家就知道你是哪里人,都不用看身份证明的。 北京话是大家认为最官方的话,大家跟着收音机跟着广播学。 但是学好一点儿也不带家乡口音的还是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