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郑老师的话说完了,苏昭昭也把自己的来意说了。 “想学手风琴呀,可以啊,不用去拜访声乐老师,我就是教声乐。” 苏昭昭挑眉,“郑老师你不是教语文的吗?” 郑老师笑道:“我也教声乐,声乐课少,我这个语文老师以前刚好学过这个专业,就兼任了。” “顾念要是想学,可以跟着我学,等以后考大学,要是想往声乐这方面发展也是可以的,咱们海城就有一所音乐学院。” 顾念的成绩好,再加上家庭条件也好,父母一看就是注重孩子学习的家长,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郑老师一点也不怀疑她能去考大学。 考大学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苏昭昭算了一下,等顾想顾念高考的时候刚好是六五年,而六六年便会取消高考,采取工农兵推荐入学,他们这一届的学生刚好挂在尾巴上。 到时候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现在并不清楚,能考上大学当然更好,要不然就得等到十年后。 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学真的能学到东西吗? 苏昭昭摇了摇头,现在想这些还太早,毕竟还有十年的时间呢。 跟着老师学习,总不能空着手让人教,苏昭昭主动提出给学费。 郑老师连连拒绝,“不行不行,我本来就是她的老师,教她是应该的,怎么能另外收学费呢。” 苏昭昭便道:“要是只教一节两节的课我就不提了,但学声乐是长期的事,要耽搁你不少的时间,这是在学校的教学之外的课程,我们不能白白的占你便宜呀,你要是不收,我不好意思让顾念跟着学。” 郑老师想了想同意了,钱这东西没人会嫌烫手。 两人谈好了课时费,一个礼拜两节课,一个月就是八节课,每月的课时费三块钱。 教学地点,安排在学校或者家里都行。 在苏昭昭看来这个费用真的很低了,郑老师却还觉得高,毕竟现在小学学费一学期也才六块钱。 郑老师怕学费收高了会有人说闲话,影响不好,便把价格定在三块钱。 “手风琴要票,一时半会儿的肯定弄不到票,不过也不用着急,她现在还没入门,头两个月先用着我的,我也帮着问问,看看谁有票。” 苏昭昭自然感谢。 从郑老师办公室出来,路过教室苏昭昭往里面看了一眼,有的孩子趴在桌上午休,有的孩子抱着书本看,她家那两个孩子就在看书。 教室里还空了一大半,估摸着出去玩儿去了。 苏昭昭没打扰他们,回了家。 下午去供销社上班,苏昭昭便向谢科长打听了手风琴票的事儿。 “你要手风琴票干啥?” “家里孩子想学。” 谢科长啧啧两声,不愧是团长家庭,孩子想学就给买,一台手风琴,要好几个月的工资呢。 “你家有工业券吧?” 苏昭昭点头,“有。” 瞧瞧,答得多干脆,团长待遇高,比不了啊。 谢科长羡慕,“那你直接拿工业券去买就成了,还要什么手风琴票啊。” 苏昭昭挑眉,“工业券就能买?” “当然,工业券的购买范围可是很广的,咱们供销社商品种类有限,你不知道很正常,毕竟这些票证每年都在变,需要凭票购买的商品也在一点一点的增加。” 这个苏昭昭还真不清楚,看来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啊,要紧跟时事。 不过能用工业券当然更好了。 “你要是要得急,就让小扬小陆他们帮忙带回来,他们是采购,经常得往城里跑。”谢科长压低声音,“到时候就按咱们供销社的采购价来,价格还能便宜些,这也算咱们内部福利嘛。” “行呀,那我待会儿去找他们帮帮忙。谢谢科长!”价格能便宜些当然更好。她近期不打算去城里,这个礼拜日要上班,也没空去。 谢科长摆了摆手,端着茶杯慢悠悠的走了。 小唐凑过来,“苏姐,你以后是不是打算让你闺女进文工团啊?” 苏昭昭笑了笑,“现在说这个还太早,她还小呢。” “八九岁还是十岁了?其实也不小了,等她十四五岁,就让她爸安排到文工团去呗,这么一算,其实也没几年了。” 还十四五岁就进文工团,她干啥让自己闺女这么小就进文工团? “部队征兵有年龄限制的,十四五还没成年呢。” “这有啥?凭着顾团长的级别,直接办个特招就行了呀!” 苏昭昭摇头,“这可不行,得按规定来,咱们可不搞特殊。” 小唐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啊,怎么就想着走后门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