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以前在乡下,天天在山上找吃的,现在不用找吃的了,不是很想去。 “那我带你们去营区吧,去里面看一看,涨涨见识。” “真的吗?”兄妹俩眼睛都亮了。 顾衡点头,“当然是真的。” 兄妹俩开心极了,吃饭的速度都快了。 苏昭昭笑道:“你们玩你们的,我上我的班。” 其实她也很想进去看看呀。 可惜。 供销社开门没多久,店里就来了两个年轻的女同志,看穿着像是附近村子里的。 “同志,有没有月饼卖?” 苏昭昭摇头,“还没到货,可能还得等几天。” 两位女同志有些失望。 其中一位道:“我还以为有了呢,听说城里已经开始在卖了。” “那要不咱们去城里买?”另一位提议。 “去城里还得多付来回的车费,算了,再等一等吧,这几天我来勤一点儿,肯定能抢到。” 说完又指着货架上这个礼拜新上的料子问:“这个咋卖?” 她指的是这个礼拜才新上的灯芯绒料子,店里只有两种颜色,姜黄色,和现在最流行的深蓝色。 还没等苏昭昭开口,她旁边的女同志已经说了,“三块八毛七分钱一米,你看,上面写着呢,叫灯芯绒面料。” 苏昭昭笑着把面料拿了一匹下来给她们看。 两人上手摸了摸,眼里有惊喜,“真厚实!” “对,这个料子特别适合做外套,是咱们国内工厂自己生产的新产品,供销社也就几匹的量,卖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货了。” 灯芯绒这种面料很早就有了,但那是在国外,而国内,现在才正开始上市。 这种面料,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反复流行,说时尚的有,说土气的也有。 但它抗造啊。 所以苏昭昭也买了,两个颜色都买了,料子一买就拿到裁缝铺了,订做的外套。 这段时间裁缝铺很忙,忙着改文工团的演出服装,听刘桂兰说,特别麻烦,为了舞台效果好,演出服大不得小不得,一直在改。 她订做的外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 两位女同志互相对视了一眼,“新料子呀,难怪以前没见过。” 爱不释手,又觉得料子有点儿贵。 最后还是掏了钱和票,欢欢喜喜的提着料子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