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不对-《寒门小福包》
第(3/3)页
“王爷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竟然三言两语就把人给打发了。”
“哦?是吗?”
白令:“……”
这人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宴席继续,没有人再提起什么敏感的话题。
等宴席散场,使臣团众人已经微醺了。
带着些许的酒意进了驿站安顿。
萧景瑜则是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友好礼节,住进了白令的府上。
“那么多的客院,你随便挑一个,要是都不喜欢,你可以住我的院子里,要是你觉得一个人睡太寂寞,你要是想跟我睡,我也可以陪你。”白令跟萧景瑜并排而走,哇唧哇唧的说一大堆。
他想去哪里住,自己找。
对于白令的话,萧景瑜只觉得自己十分危险。
要离他远一点。
保不齐这个人就有龙阳之好。
接下来的这几天时间里,西昌皇室始终没有将谈和提上日程。
萧景瑜也不急。
只是不紧不慢地上了一份奏折。
装装样子催一催。
但是他知道这样并没有用。
所幸他也只是装样子而已。
在装样子的这几天时间里,白令尽地主之宜,带着萧景瑜四处游玩。
夜晚,客栈。
两人相对而坐。
“你那边查出了什么没有?”
“暂时还不确定,有些许眉目,但是没有证据。”
“当时的情况,我看到了,对方下手极是干净利落,季如在沙场上纵横了十几年,一身功夫不是无人能敌,但是也绝对过硬,却被人一击毙命,但那个人似乎只是针对季如,或者说特意要让我西昌牺牲损失一名大将。
“要不是我当时在场,我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你们东临故意的了。”
萧景瑜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沉思。
这一切,包括当初七夕的爆炸,后来的战书,都指向了厉家。
可是也仅仅是指向厉家。
查到厉家后,线索慢慢就断了。
什么都查不出。
前路迷雾蒙蒙。
“西昌皇应该知道这件事跟我东临无关,为何揪着这点不放背后在打什么主意?”
“你这话是不是问错对象了?要知道我可是西昌三皇子,那你说这些不是卖国吗?”
“那当然不是,我看不出你对西昌皇室有任何的感情,不然你也不会坐在这里跟我说这些。”
白令:“……”
好吧,他服了。
“他知不知道真相无所谓,最重要的是百姓们的态度,现在西昌百姓对东临极为仇视,朝廷总要有些措施,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
“他这是想要逼我东临妥协?”萧景瑜笑。
“这个,你就要问他了。”
“王爷!”
有人闯了进来,萧景瑜头也不抬,就跟没有听见一般。
七公主走了进来,看见萧景瑜眼睛一亮,再次叫道“王爷,我身为皇室公主,理应尽地主之宜,这一次我就跟在你们身边了!”
她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十分大胆,有一股豁出去的架势。
男人,向来经受不住猛烈的追求。
然而她的大胆言论,并没有引起萧景瑜的注意。
好像并不是跟她说话一般。
这种无视比直接拒绝更加伤人心。
萧景瑜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朝两人点点头,“时辰已经不早了,我先回去歇息,二位慢聊。”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客栈。
七公主站在原地看着男子的背影,气得胸脯上下起伏。
白令见状,也只是笑笑,头也不回的离开。
在东陵使臣团登上西昌领地的那一天,整个西昌的百姓就一直在等着。
等着皇宫里传来消息,看看皇室是怎么解决大将军遇刺的事情。
东临又该为此付出什么样的责任代价?
他们要看看皇室是怎么给大将军报仇的。
这个期间,不仅仅是西昌在等,
东临也在等。
终于等到了西昌皇松口,定下了商谈的时间。
西昌大将军遇刺这件是两国合力追查都没能查出来,但是仍是在东临境内出的事,所以西昌自然而然的就将事情怪罪到了东临头上,他们需要负责。
双方协商。
萧景瑜犹如当初,白令一般。
最后一个到达协商地点。
面色淡然,叫人看不透眼中的情绪。
即将到达协商地点,一女子盛装打扮在此,笑容张扬,“王爷,以后还请多多指教。”笑容里带着某种意思。
还有她说出来的这句话,萧景瑜眉头皱了皱。
并未搭理女子,擦肩而过。
并没有被萧景瑜的无视影响到心情,七公主笑得更为张扬,“ 走,回去要准备嫁妆了。”
而此时的协商场面气氛异常紧张严肃。
西昌官员一坐下来就开始提及大将军的死给西昌带来了多大的损失。
将才难寻,朝中损失的兵民,战功赫赫的大将。
数十年都可能培养不出一个同样的人来。
两国本就年年交战,西昌大将军一死,西昌的国力就削弱了不少。
若是人是死在了战场之上。
那西昌也无话可说。
但是人偏偏就死在了东临国土。
这难免就会上升到阴谋论。
两国官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个个吵得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
而两国代表期间都是一言不发,任由双方争吵。
等吵了好一段时间,一行人都累了,暂时安静下来,西昌皇才开口,“不知萧郡王对此有何看法?我朝的大将军确确实实是死在了东临境内,不管凶手是谁,有何目的,你们东临在这一点上也难辞其咎,是你们没有保护好我国的使臣。”
“皇上此言差矣,将军人虽然是死在我们东临,但其中的原因却未调查清楚,先不说大将军之死,就仅仅说说三皇子,他当时在我东临期间也曾经住到我萧府,当天夜里就有人想要突破我府中的防线进行刺杀,幸亏被我府中侍卫给拦的下来,不然后果可想而知,不过这些刺客的身份却耐人寻味。”萧景瑜出了几块令牌,“本王听说这种图文,使西昌国某个部落的信仰,不知刺客的身份,可与这个部落有关系?”
西昌众人看着桌上的令牌脸色微变。
这就已经印证了萧景瑜的话。
“都算是,凭着这几块令牌,无法断定刺客乃是西昌国人,但是有刺客行刺就说明有人想要针对使臣团,使臣团处境危险,那为何明知危险,却不曾向我东临皇室请求帮助,要知道当初我朝皇上以及太子可是明明白白说过的,要使臣团有何问题,需求尽管提,为何现在出了事又将责任归结到我东临头上?这可不太公平,这次我代表我皇前来协商可不是要白白背着个平白无故的锅。”
“而且,我曾与我朝太子猜想,对方选在使臣团即将遇过边境之时下手,其目的就是为了破坏两国的和谈盟约,挑起我们两国的不和。
这一点我相信皇上定然也是想到了,倘若皇上一定要追究我东临的责任。
该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会负,但是皇上真的要看着真凶,逍遥法外吗?
看着大将军在地上,死不瞑目?
又或者说皇上希望看到西昌与我们东北之间再次走向战场。
让小人坐上渔翁之利?”
一席话怼的西昌众人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皆是沉默。
看来东临派这个身份地位并不是很高的郡王前来是这个意思。
这个嘴皮子厉害的很。
不过他说的也并无道理,其实他们都心知肚明,季大将军的死,跟东临皇室并没关系。
他们不会蠢到在自己的国土上,刺杀他国来使。
再加上南召那边的王爷失踪。
这其中必然有人挑拨。
如果他们一意孤行,要追究东临的责任。
只怕会中了对方的计。
这件事的身后。
有人正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当初事发之后,无论是东临还是西昌,都下过命令追查刺客的下落。
但是皆一无所获。
倾两国之力都查不出来,这其中的深意让人心惊。
西昌皇低着头沉思,遮住了眼中的深意,“此事究竟如何相信两国皇室心中都有数,但是光我们明白并没有用,最重要的还是百姓,大将军在我国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在东临遇刺,已经激起了民愤,不是我们三言两语给出个解释就能平息的。”
萧景瑜并没有回话,只是脑海中突然想起了女子刚刚说的那句话。
“不知皇上可有解决的法子?”官员中有人问道。
“有是有,这还对我们两国邦交有好处,不过这难免有些强人所难了。”
东临众人对视一眼,眼里闪过震惊,已经知道是个什么法子了,但是既然已经问出了口,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问下去,“还请皇上明说。”
“两国联姻!”
这话一出,众人沉默心里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西昌皇想要将本国的公主嫁入他东临,也不知想嫁的是谁。
不过那日在宴席之上,那西昌七公主明显是看上萧郡王了。
可这萧郡王已经有未婚妻了。
如果是嫁于太子,那也不太可能。
东临绝对不会让未来的一国之母是他国公主。
大殿内鸦雀无声,气氛沉闷。
……
大殿内的协商,一直到了夕阳西下才落下帷幕。
至于结果如何,没人知道。
等回到了三皇子府,白令看着萧景瑜笑得意味深长。
萧景瑜懒得搭理他。
“你怎么这个样子难不成是协商不顺利?听说王爷很快就会成为我西昌的驸马了,然后你也要叫我一声哥哥,有什么烦恼说出来听听,或许我可以帮着你解决。”
肖瑾瑜冷冷的撇了他一眼,“在这里关心我,倒不如去关心关心你妹妹,让他别闲着没事干,乱打别人的主意。”
“那个蠢家伙?我懒得搭理她。”
……
关于这次的协商结果,很快就有了传言。
并且传播速度极快。
第一,西昌大将军之子跟东临并无关系,双方皆是受害者,有人想特意借着这个机会,挑拨离间,破坏两国的和平。
第二,西昌跟东临即将结为姻亲。
结亲对象是西昌七公主跟东临萧郡王。
这两条留言一经传播,瞬间引起轩然大波。
不仅仅传遍了西昌。
也传到了其他国家。
自然也包括了东临。
与此同时,楚楚也接到了消息。
当胡凡怡将事情告诉楚楚,楚楚愣在原地,半晌没动,面无表情。
可把胡凡怡给吓坏了,“好妹妹,好妹妹,你可别吓我呀,我都说了,那个目前只是谣言,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再说了,你还不相信萧景瑜吗?他要是敢始乱终弃,我饶不了他!不过,好妹妹。”
胡凡怡话锋一转,“我相信萧景瑜的为人,他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这其中必然有别的内情!”
虽然她有时候看不惯萧景瑜那家伙,嘴毒的很,还总是跟她抢楚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把楚楚看得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
“好妹妹,你可以放心,萧景瑜他绝对做不出那样的事!”
“那要是真的呢?”
“那绝对不可能!”胡凡怡激动极了,顿了顿,又道,“要是真的,我就把他提过来,千刀万剐,不过,我可能打不过他。”
“哈哈哈哈哈。”楚楚再也憋不住大笑出声。
这一笑不要紧,可把胡凡怡给吓坏了,他吓得坐都坐不住,双手搭上楚楚的肩膀,“好妹妹,你怎么了?你别吓我呀,我不禁吓的。”
“哈哈哈哈哈。”楚楚笑的根本停不下来。
把胡凡怡急得面红耳赤,差点就要跑出去叫人了。
却被楚楚给制止住了,“行了行了,我逗你玩的呢,我就是觉得好笑,有些止不住而已。”楚楚终于停止了他令胡凡怡害怕的大笑。
看着胡凡怡那着急忙慌的样子,楚楚还是觉得有些好笑,但到底是忍住了,“别站着了,坐下来好好说话。”
胡凡怡坐了下来,“ 你准备怎么做?”
楚楚笑笑,“我知道,不管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萧景瑜他都不会背叛我,如果他真那么做了,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我要找他问清楚,一起解决就是。”
“那你刚刚笑的那么吓人,我还以为你精神不正常了呢。”
楚楚:“……”
“现在西昌那边,阴着连阴的消息传出,百姓情绪已经平复了不少,你要不要我过去看看?我大哥最近准备过去一趟,看看能不能开通那边药酒的渠道,你若是有想法就准备准备,我帮你跟家里人说。”
听到这话,楚楚又心动了。
她之前就想去西昌,只是那时两国的局势不好,我倒好说的话,也将她给劝了下来,她并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所以就没有去。
现在情形已经大好,也许这件事能成。
但她还是有些担心,“萧景瑜现在应该还在西昌,两国之间的协商不会就这么轻易下定论,我这个时候过去不会给他带来麻烦吧?”
“按理来说应该不会,你是跟着我们胡家商团去的。”不过,胡凡怡一个激灵跟想到了什么似的,“要不,还是别去了吧?”
她这不是把自己的好妹妹送入虎口吗?
不行不行。
“那就这么定了,什么时候启程你告诉我一声。”
胡凡怡:“真……真要去啊?”
楚楚看着他,面无表情,胡凡怡心里没由来的有一股凉意,“行,去,去问个清楚,到时候带上他留给你的那几个护卫在旁边保护你。”
应该没什么问题,西昌总不至于连普通老百姓都武功高强。
当楚楚把这个决定跟楚家人一说
院子里好久都没人做声。
沉默。
鬼一般的沉默。
最后还是楚老头打破了这份沉默,“楚楚,真的要去吗?”楚老头的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他们家楚楚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他们不放心。
就算是有武功高强的人跟着,也不能完全保证楚楚的安全。
“爷爷就让我去看看吧,我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两国联姻的事,楚家人其实已经知道了。
村子里也在聊着八卦。
事情关系到楚楚,他们这些人也很急。
他们算是从小看着萧景瑜长大,萧景瑜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心里清楚,他们也不会相信肖景瑜真的会跟西昌公主联姻。
只是,相信是一回事。
楚楚亲自跑过去求证,又是另外一回事。
最后楚老头点点头,“去吧,你既然想知道真相,那就去问一个清楚,不管真假如何,咱们总要弄个明白,不让你出去,你在家里也不会安心。”
他的孙女他了解。
将事情闷在心里,这么久了,今天说出来了,就是打定主意要过去。
要是一味的拦着他,只会让孩子难受。
孩子能受他们这些做长辈的也同样难受。
楚老太也是叹气,“既然要去那就去吧,我们在家里等着你们回来,这次出远门,不比从前身边多带几个人。”
楚楚眼睛稍稍的红了,他看着周围这些待他如珠如宝的家人,“你们就放心吧,我会好好回来的,你们就当做跟我之前去新城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次时间稍微长一些,不用担心我。”
既然事情已经决定好了,胡凡怡也立即通知了他哥,让启程的时候过来这边接个人。
但胡凡怡却因为一些事情不能去
跟萧景瑜前去时一样,是坐船去的。
商船上人在等着,是胡凡兴亲自带的队,由他带队,胡凡怡总算是安心的下来。
几人稍作告别,商船渐行渐远。
商船上,人并不少,年龄有大有小,全都是各大商贾世家的人,因为胡凡兴的关系,又因知道楚楚的身份,所以一路上对她照顾有加。
胡凡兴更甚,虽然两人接触的并不多,但是在他心里楚楚跟他妹妹是一样的。
楚楚并不是没有坐过船,但是还是第一次坐船去别的国家。
运河上时不时就能看到迎面漂来的船只。
或是客船,或是货船。
行船到了边境线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了。
人才刚刚到了边境,还没入城门。
就有一行官兵而至。
“所有人通通退后,所有人通通退后!圣上出行,所有人都退后!”
阵杖极大,手拿配刀的官兵拉起了警卫线,将所有的百姓都拦在了警卫线外,浑身上下充满了肃杀之气。
百姓们对此习以平常。
看着那过去的一辆辆马车,低声议论。
楚楚也挤在人群当中,朝前看去。
这里离城门还有一段距离,却空出了一大片空地。
“如此阵杖,是去狩猎吧?”
“你们听说了没有,这次出去是因为咱们北仓跟东临已经完成了协商,以此庆祝呢。”
“这么说来,咱们两个真的联姻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
“听说七公主已经在准备嫁妆了,就在宫中备嫁呢。”
“不过,那萧郡王始终不是皇室子弟,咱们公主算是下嫁了。”
“这个可不太好说,虽然不是皇室子弟,但是深得东临皇上,东临太子的看重,在东临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了。”
听到这些,楚楚却跟没听到似的,淡然一笑。
好似根本没有受到影响。
平静的有些可怕。
等马车过去,人群也就散了。
经过那么久的长途跋涉,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船,一行人已经累极了,回到客栈倒头就睡。
因为有护卫跟着,胡凡兴也没太过担心楚楚。
只是嘱咐她早些休息。
楚楚这边风平浪静。
但另外一边的郊外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由官兵扎营过后。
西昌皇与萧景瑜相对而坐。
摆上了两壶清酒。
“眼下你我两国已经结成了盟约,希望日后你我两国之间能够齐头并进。”
“定当如此。”萧景瑜朝西昌皇举杯。
两人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西昌皇看着萧景瑜,“早就听说东临萧郡王他们的名头,归家不过数日,便将家中权力紧紧握于手中,更是得了东临皇室的看重,可见王爷之才学。”
第(3/3)页